当前位置:上海逸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动态>>Nature子刊发文介绍复旦跨学科新举措
今年5月,“复旦-丁铎尔中心”成立,这一中外合作的研究中心将通过文理医领域等多个学科的合作,共同进行气候跨学科研究。近期Nature子刊Nature Climate Change发表题为“Partnering with China”的文章,介绍了这一中心,以及其在推动气候跨学科研究方面的新举措。
上海逸峰生物公司专业供应Elisa试剂盒,*,可免费提供代测服务,详情请点击
复旦-丁铎尔中心(The Fudan Tyndall Centre)由复旦大学与*学术机构--英国丁铎尔中心(UK Tyndall Centre)合作建设。其学术指导委员会成员包括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IPCC)首任主席罗伯特·沃森(Robert Watson),原国家*部长徐冠华院士等,负责人包括英国东英吉利大学副校长Trevor Davies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骆亦其教授,其中Trevor Davies教授是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
骆亦其教授长期致力于生态系统碳,氮和水分循环研究,其研究方向主要为植物生理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模型。他在湿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等方面都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Science, Nature, Ecology, Bioscience, Global change biology, New Phytologists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 。
据报道,“复旦-丁铎尔中心”及其平行机构--复旦大学环境变化研究所致力于四方面的任务。一是整合复旦大学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优势力量,开展多学科交叉的变化研究;二是积极开展合作,寻求多国共同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三是通过为政府决策提出科学依据,向公众进行宣传和教育等社会服务,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贡献;四是培养变化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人才。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中心主要是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生态学)、化学、历史地理、公共卫生与健康学、经济学、法学、新闻学以及关系与公共事务等9个学科和院所的研究力量整合起来,聚焦于气候变化科学的重大科学问题。这也是近年来跨学科研究的又一表现。
之前美国NIH曾提出的医学研究路线图(Roadmap for Medical Research)项目就决定出资组建9个跨学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联合体,以这种方式促成不同学科/专业的结合研究,这一举措旨在使那些通过常规研究方式未能解决的医学挑战得到更好地应对甚至化解,而且也是尝试对现行的生物医学和行为科学研究模式或文化进行变革的一种表现。
国内近年来也越来越重视跨学科研究,比如武汉大学去年就投入了大笔资金,进行跨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
来源:生物通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