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逸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动态>>“长寿基因”Science撤稿文章再发表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是国内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机构,执掌其帅印的是享有声誉的王晓东教授,这位美国*zui年轻的院士之一的科学家在细胞凋亡,特别是引导癌细胞凋亡治疗癌症等方面的研究走在zui前沿,是该领域的科学家。在一期(1月20日)的Cell杂志上,王晓东研究组同期发表了两篇文章阐述有关TNF-α诱导的细胞坏死信号传导通路中新的发现。
上海逸峰生物公司专业供应Elisa试剂盒,*,可免费提供代测服务,详情请点击
与人们早期的认识不同,现在细胞坏死被认为是哺乳动物的发育和生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细胞坏死还参与了人类的多种病理过程,如急性组织损伤以及许多免疫性疾病。许多研究结果显示细胞坏死是由复杂的分子信号通路所执行的。
在之前的研究中王晓东实验室曾证实除RIP1以外,RIP3的激酶活性是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细胞坏死过程中*的。当细胞坏死被诱导之后,RIP1、RIP3相互结合形成一个信号复合体,被称作“necrosome”。这一特殊的信号复合体怎样把坏死的信号传递下去并不清楚。
在新文章中,研究人员揭示了一个名叫MLKL的蛋白在细胞坏死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这是有关这一蛋白研究的*篇文章。他们证实在RIP3介导的细胞坏死信号通路中,MLKL扮演着RIP3激酶其中一个底物的角色。与此同时,他们还筛选得到一个抑制细胞坏死的小分子化合物,通过特异识别MLKL阻止坏死信号的传导。另外,MLKL将“necrosome”与线粒体磷酸酶PGAM5相起来。PGAM5的激活可以导致成串排列的线粒体发生线性断裂,这一现象在细胞坏死发生的早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有趣的是,PGAM5在多种原因造成的细胞坏死通路中占据枢纽的作用,参与例如氧自由基的过量增长和钙离子的过度渗漏等引起的细胞坏死。他们的工作呈现给我们有关细胞坏死更加详细的分子机制,并将细胞坏死与线粒体的故障了起来。这对于我们设计并开发针对细胞坏死相关疾病的药物起到了极大的提示和推动作用。
这项研究获得了*863(2008AA022318)和973(2010CB835400)项目和北京市科委,以及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和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NCI)(PO1 CA95471)的资助。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