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是促进和保证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不仅在上十分重视,而且在国内也已达成共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紧张、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的严重,膜技术将在能源、电子、化工、食品、饮料、医药卫生、重工、轻工和人民日常生活以及环保等各个领域发挥其应的重要作用。
反渗透(RO)
我国RO的研究始于1965年,1967~1969年的全国海水淡化会战,为CA(醋酸纤维素)不对称膜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70年代进行了中空纤维和卷式RO元件的研究,于80年代初步工业化。70年代曾对复合膜进行过广泛的研究,但70年代末停了下来,80年代中重新开始复合膜的开发。经“七五”和“八五”攻关已中试放在成功。国内RO主要用于电子、电力、食品、饮料和化工等领域的纯水和超纯水制备,少量的用于苦碱水淡化。
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应结合引进、消化吸收和自我开发并重,大力开发复合膜用新材料;加强CA膜类的复合膜类成膜工艺开发;进一步提高成膜的耐温、抗氧化、抗污染、低操作压、高水通量和脱除率等性能;开发卷式和中空纤维式RO的zui大潜力,进一步扩大RO的应用工艺开发,充分发挥RO的节能优势,使我国反渗透技术能在海水淡化、脱水浓缩、高温水再用、市政和工业废水处理与再用等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超滤(UF)
我国zui先开发的也是CA—UF膜,并在电泳漆行业中首先应用,之后又被扩大到酶制剂的浓缩等。聚砜中空纤维膜和组器的研究始于80年代初,80年代中期卷式元件也研制成功。通过“七五”和“八五”攻关,开发了一些耐温的、高截留性能的膜和相关组器,但规模化还很不够。另外近10年来,在荷电膜、台金膜、成膜机理、膜污染机理和膜表征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进展。UF在电泳漆、酶制剂、饮料、食品、超纯水、医药(包括生物制剂)和废液废水回收利用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与国外水平相比,我国膜品种少,通量和截留综合性能较低,组器技术的水平有待于改进提高。UF多在一些要求不高的场合下应用,成功的应用开发领域还不多,这也影响了膜技术的推广。所以应努力提高通用膜的综合性能,增加膜品种,特别是耐热、耐溶剂、耐酸碱和抗污染的品种。用不同工艺开发高截留性能的膜,进一步改进现有组器制备工艺,严格制备和检测工艺,生产高质量产品并使之规模化,有针对性地加大应用开发力度,加强膜污染和膜清洗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推广。
微滤(MF)
国内MF研究始于70年代初,开始以CA—CN膜片为主,于80年代相继开发成功CA、CA—CTA、PAN、PVDF、尼龙等膜片,并进而开发出褶筒式滤芯;开发了控制拉伸致孔的PP、PE和PTEE微孔膜;也开发出聚酯和聚碳酸酯的核径迹微孔膜;无机微孔膜也有了初期产品。并在医药、饮料、饮用水、食品、电子、石油化、分析检测和环保等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
与国外水平相比,我国相转化法微孔膜的性能和国外同类产品性能基本一致。目前应继续开发和完善PE、PP等膜的生产工艺,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规格品种,开拓新应用领域和新的工艺。无机膜应加快多通滤芯的开发,形成一定规模,并找寻zui适于其应用的各个领域,如高温等苛刻要求的场合。大力开发其他形成的微滤膜。强化质量检测,统一产品标准,使微滤市场能迅速扩大,增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