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沪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表观遗传学成果

时间:2015-2-3阅读:183
分享:


哺乳动物细胞的甲基化模式是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哺乳动物的发育过程中,基因组甲基化模式会经历两次较大规模的重建:*次发生在早期胚胎发育的着床前阶段;第二次发生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

受精是精子和卵子融合为一个合子(受精卵)的过程,是动物个体发育的起点。然而,受精并不是简单的精卵结合。哺乳动物受精卵需要通过Tet3介导的5mC5-methylcytosine)氧化以及复制依赖的稀释来实现父源DNA去甲基化。与此同时,母源DNA通过复制途径以较慢的速度去甲基化。整个二倍体基因组的甲基化水平在着床前达到zui低水平。

之前有研究显示,源自Tet3缺陷型卵母细胞的Tet3杂合胚胎会出现亚致死现象。因此,Tet3介导的父本DNA去甲基化,被认为在小鼠发育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团队发现,母源Tet3敲除小鼠的亚致死表型是单倍不足(haploinsufficiency)造成的,而非父本5mC氧化缺陷。

发现雌性Tet3杂合小鼠与雄性野生型小鼠的后代是亚致死的,类似于母源Tet3敲除小鼠的亚致死表现。而雄性Tet3杂合小鼠与雌性野生型小鼠的后代也是亚致死的。研究人员通过原核移植建立了绕过父源5mC氧化的野生型胚胎,结果这些胚胎能够正常发育和生长。

这项研究表明,对于小鼠发育来说,Tet3介导的父源5mC氧化并非*。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显示,当母源Tet3敲除时受精卵的高水平甲基化在囊胚阶段会被重置,使甲基化水平大大降低。这说明在胚胎着床前存在着某种补偿性的去甲基化通路。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