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永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霉菌和酵母计数(征求意见稿)

时间:2016-3-16阅读:874
分享: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霉菌和酵母(moulds and yeasts)的计数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中霉菌和酵母的计数。

2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2.1  培养箱:28 ℃±1 ℃。

2.2  拍击式均质器及均质袋。

2.3  电子天平:感量0.1 g。

2.4  无菌锥形瓶:容量500 mL。

2.5  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刻度)、10 mL(具0.1 mL刻度)。

2.6  无菌试管: 18 mm×180 mm。

2.7  旋涡混合仪。

2.8  无菌平皿:直径90 mm。

2.9  恒温水浴箱:46 ℃±1 ℃。

2.10  显微镜:10×。

3  培养基和试剂

3.1  生理盐水:见附录A中A.1。

3.2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见附录A中A.2。

3.3  孟加拉红琼脂:见附录A中A.3。

4  检验程序

5  操作步骤

5.1  样品的稀释

5.1.1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 g样品,加入225 mL无菌稀释液(水或生理盐水),充分振摇,或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2 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5.1.2  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25 mL样品至盛有225 mL无菌稀释液(水或生理盐水)的锥形瓶(可在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或无菌均质袋中,充分振摇或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2 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5.1.3  取1 mL 1:10样品匀液注入含有9 mL无菌稀释液的试管中,另换一支1 mL无菌吸管反复吹吸,或在旋涡混合仪上混匀,此液为1:100的样品匀液。

5.1.4  按5.1.3操作程序,制备10倍递增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支1 mL无菌吸管。

5.1.5  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个~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每个稀释度分别吸取1 mL样品匀液于2个无菌平皿内。同时分别取1 mL无菌稀释液加入2个无菌平皿作空白对照。

5.1.6  及时将20 mL~25 mL冷却至46 ℃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或孟加拉红琼脂(可放置于46 ℃±1 ℃恒温水浴箱中保温)倾注平皿,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置水平台面待培养基*凝固。

5.2  培养

琼脂凝固后,正置平板,置28 ℃±1 ℃培养箱中培养,观察并记录,培养至第5 d的结果。

5.3  菌落计数

用肉眼观察,必要时可用放大镜或低倍镜,记录稀释倍数和相应的霉菌和酵母菌落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表示。

选取菌落数在10 CFU~150 CFU的平板,根据菌落形态分别计数霉菌和酵母。霉菌蔓延生长覆盖整个平板的可记录为菌落蔓延。

6  结果与报告

6.1  结果

6.1.1 计算同一稀释度的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

6.1.2 若有两个稀释度平板上菌落数均在10 CFU~150 CFU之间,则按照GB 4789.2的相应规定进行计算。

6.1.3  若所有平板上菌落数均大于150 CFU,则对稀释度zui高的平板进行计数,其他平板可记录为多不可计,结果按平均菌落数乘以zui高稀释倍数计算。

6.1.4  若所有平板上菌落数均小于10 CFU,则应按稀释度zui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6.1.5  若所有稀释度(包括液体样品原液)平板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zui低稀释倍数计算。

6.2  报告

6.2.1  菌落数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菌落数在10以内时,采用一位有效数字报告;菌落数在10~100之间时,采用两位有效数字报告。

6.2.2  菌落数大于或等于100时,前第3位数字采用“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取前2位数字,后面用0代替位数来表示结果;也可用10的指数形式来表示,此时也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采用两位有效数字。

6.2.3 若空白对照平板上有菌落出现,则此次检测结果无效。

6.2.4  称重取样以CFU/g为单位报告,体积取样以CFU/mL为单位报告,报告或分别报告霉菌和/或酵母数。

 

附  录A

培养基和试剂

A.1  生理盐水

A.1.1  成分

      氯化钠                            8.5 g

      蒸馏水                           1 000 mL

A.1.2  制法

    氯化钠加入1000 mL蒸馏水中,搅拌至*溶解,分装后,121 ℃灭菌20 min,备用。

A.2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A.2.1  成分

      马铃薯(去皮切块)                  300 g

      葡萄糖                           20.0 g

      琼脂                             20.0 g

      *                            0.1 g

      蒸馏水                           1 000 mL

A.2.2  制法

    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1000 mL蒸馏水,煮沸10 min~20 min。用纱布过滤,补加蒸馏水至1000 mL。加入葡萄糖和琼脂,加热溶解,分装后,121 ℃灭菌20 min,备用。

A.3  孟加拉红琼脂

A.3.1  成分

      蛋白胨                            5.0 g 

      葡萄糖                            10.0 g

      磷酸二氢钾                        1.0 g

      *(无水)                    0.5 g

      琼脂                              20.0 g

      孟加拉红                          0.033 g

      *                            0.1 g

蒸馏水                            1 000 mL

A.3.2  制法

上述各成分加入蒸馏水中,加热溶解,补足蒸馏水至1 000 mL,分装后,121℃灭菌20 min,避光保存备用。


附  录B

霉菌直接镜检计数法

    常用的为郝氏(Howard)霉菌计测法,本方法适用于番茄酱罐头、番茄汁。

B.1  设备和材料

B.1.1  折光仪。

B.1.2  显微镜。

B.1.3  郝氏计测玻片:具有标准计测室的特制玻片。

B.1.4  盖玻片。

B.1.5  测微器:具标准刻度的玻片。

B.2  操作步骤

B.2.1  检样的制备:取定量检样,加蒸馏水稀释至折光指数为1.3447~1.3460(即浓度为7.9%~8.8%),备用。

B.2.2  显微镜标准视野的校正:将显微镜按放大率90~125倍调节标准视野,使其直径为1.382mm。

B.2.3  涂片:洗净郝氏计测玻片,将制好的标准液,用玻璃棒均匀的摊布于计测室,加盖玻片,以备观察。

B.2.4  观测:将制好之载玻片置于显微镜标准视野下进行观测。一般每一检样每人观察50个视野。同一检样应由两人进行观察。

B.2.5  结果与计算:在标准视野下,发现有霉菌菌丝其长度超过标准视野(1.382 mm)的1/6或三根菌丝总长度超过标准视野的1/6(即测微器的一格)时即记录为阳性(+),否则记录为阴性(-)。

B.2.6  报告:报告每100个视野中全部阳性视野数为霉菌的视野百分数(视野%)。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