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墨质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免费会员

几种常见真菌毒素,你知道几种?

时间:2021/11/23阅读:6993
分享:
  1.黄曲霉毒素(AFT)
  黄曲霉毒素(AFT)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所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物,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该产物有17种衍生物。其中以AFB1最常见。
  特性:
  AFT耐热,加热到280℃是才发生裂解而破坏,所以一般的烹调加工很难将其清除。AFT在中性、酸性溶液中很稳定,在PH9-10的强碱性溶液中,能迅速分解,产生钠盐,但此反应是可逆的,在酸性条件下又能形成带有荧光的AFT。
  易受污染的食品:
  主要污染花生及其制品、玉米、棉籽、大米、小麦、大麦及豆类及其制品。其中花生及其制品、玉米污染严重,其次是大米、大麦,豆类很少受污染。
  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将黄曲霉毒素定为人类的Ⅰ类可能致癌物,能使人体或动物免疫功能丧失,诱导畸形、癌症的发现,主要会引起急性中毒性肝炎和中毒性脑病。
  2.赭曲霉毒素(OT)
  赭曲霉毒素是曲霉菌属和青霉菌属的某些种产生的二级代谢产物,包含7种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其中赭曲霉毒素A(OTA),在自然界分布*泛,毒性*,对人类和动植物影响最大。
  特性:
  一种稳定的无色结晶化合物,溶于极性有机溶剂和碳酸氢钠溶液,微溶于水,OTA的溶点为134℃,具有耐热性,焙烤只能使其毒性减少20%,蒸煮对其毒性不具有破坏作用。
  易受污染的食品:
  主要污染玉米、大麦、小麦、燕麦、高粱、绿咖啡豆、豌豆、豆类、花生、面包、橄榄、啤酒、饲料、肉、奶酪、奶粉、干草、葡萄干、坚果。
  危害:
  WHO的癌症研究组织将赭曲霉素列为2B级可疑致癌物质。对人、动物具有致病、致癌作用。因此OTA在食品用和饲料用的谷物中对健康的影响受到普遍的关注。
  3.伏马毒素(FM)
  伏马毒素是一组由串珠镰刀菌、多育镰刀菌、轮状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等产生的真菌毒素。迄今为止,已经鉴定到28种伏马毒素类似物,它们被分为4组,即A,B,C和P组。B组伏马毒素是野生型菌株中产生量较丰富的,其中FB1占了总量中的70%左右,同时FB1也是所有伏马毒素中毒性*的。
  特性:
  伏马毒素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为一类相关的极性、水溶性代谢产物,为多氢醇和丙三羧酸的双酯化合物,对热很稳定,不易被蒸煮破坏,在多数粮食加工处理过程均比较稳定。
  易受污染的食品:
  主要污染玉米及玉米制品,在大米、高粱、面条、啤酒中也有存在。
  危害:
  癌症研究机构(IARC)1993年将其归为2B类致癌物。可导致马产生白脑软化症(ELEM)、神经性中毒,猪肺水肿,人类食管癌和肝癌等。
  4.玉米赤霉烯酮(ZEA)
  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毒素,主要由木贼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禾谷镰刀菌、三线镰刀菌、茄病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等产生。
  特性: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酚的二羟基苯酸的内酯结构,分子式为C18H22O5它不溶于水、二硫化碳和四氧化碳,溶于碱性水溶液、苯、氯仿、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酸类,微溶于石油醚。由于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内酯的结构,因此在碱性环境的条件下可以将酯键打开,当碱的浓度下降时可将键恢复。玉米赤霉烯酮的耐热性较强,110℃下处理1h才被*破坏。
  易受污染的食品:
  主要污染小麦、大麦、水稻、玉米、小米和燕麦等谷物。面粉、啤酒等农产品加工品中也常能检测到该毒素的存在。
  危害:
  癌症研究中心归类为3类致癌物,有强烈的致畸作用,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如发冷、头痛、神智抑郁和共济失调等。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