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提耙装置和液压驱动装置共用一个组合式液压泵站,以油压反应刮泥阻力,主轴及耙架会随刮泥阻力变化自动升降,不会压耙。
电机通过减速传动的提耙装置通过主驱动电机轴的扭矩仪测定的扭矩变化,反应刮泥阻力,主轴及耙架会随刮泥阻力变化自动升降,不会压耙。
(2).处理量大,浓缩效率高,浓缩效率为普通浓密机的3~8倍。
● 圆形池体、变坡池底,可加速高浓缩底流向中心深锥的刮集速度;使浓缩效率大大加快。
● 采用给料筒以切向进入式(亦称切入式),且沿稳流筒内壁采取了防冲刷磨损磨蚀处理。筒内浆体波动小,大颗粒灰渣直径落在浓缩机底部中间,有利于浓缩机刮泥耙的运行,提高了泥耙的处理能力,设备运行更加平稳可靠。
● 设有合理絮凝剂加入点,进料管中设置静态混合器,使药剂与物料充分混合,絮凝沉降效果好。
(3).液压驱动或电机驱动,可以无级或变频调速,机械强度高,并具有过载保护功能:
● 中心传动装置结构为液压马达或电机经行星减速机驱动中心回转支承外齿圈,从而带动主轴及耙架旋转,并可无级或变频调速,满足不同工况要求。
● 传动箱盖位于油面之上,漏油,传动装置润滑良好,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 设有油压压力控制装置或主驱动电机扭矩控制装置,过载自动停机,不会毁坏设备。
(4).整机采用PLC程序控制,实现超载报警指示,自动控制提耙,降耙(采用压力传感器或转矩传感器,检测工作阻力),可自动、手动或远程集控。
(5).给料自稀释系统。给料定向型自动稀释系统。它利用给料筒筒壁两侧的自然水头压差将上清液导入到给料井中进行矿浆稀释、混合和絮凝。无论给料矿浆流速和浓度如何,自动稀释都会确保给料筒中的浓度保持在絮凝要求的佳范围内。
(6).给料强制稀释系统。给料强制稀释的系统,可提供满足替代工艺要求的有效给料稀释方案。该系统使用低扬程轴向泵将稀释水导入到给料筒中。
1、用途
2、型号说明
3、规格及技术参数
型号 | 浓缩池 | 沉淀面积 | 耙架提升高度(㎜) | 耙架转速(r/min) | 电机功率 | |
直径(m) | 深度(m) | |||||
VGNN -3 | 3 | 2.5 | 10 | 300 | 0.1-0.2 | 1.1 |
VGNN -6 | 6 | 2.90 | 28 | 300 | 0.1-0.2 | 1.1 |
VGNN -9 | 9 | 3.2 | 63 | 300 | 0.1-0.2 | 3.0 |
VGNN -12 | 12 | 3.5 | 110 | 300 | 0.1-0.2 | 3.0 |
VGNN -18 | 18 | 4.4 | 254 | 400 | 0.1-0.2 | 4.0 |
VGNN -20 | 20 | 4.4 | 310 | 400 | 0.1-0.2 | 5.5 |
VGNN -24 | 24 | 5.2 | 452 | 400 | 0.11-0.24 | 7.5 |
VGNN -30 | 30 | 5.2 | 707 | 400 | 0.11-0.24 | 7.5 |
VGNN -38 | 38 | 5.5 | 1134 | 500 | 0.11-0.24 | 2×5.5 |
VGNN -45 | 45 | 5.5 | 1590 | 500 | 0.25-0.4 | 2×7.5 |
VGNN -53 | 53 | 6.0 | 2206 | 600 | 0.25-0.4 | 4×5.5 |
VGNN -60 | 60 | 6.0 | 2826 | 600 | 0.25-0.4 | 4×5.5 |
注:1、以上参数供参考,由于物料的沉降性能差异较大,具体参数以我公司提供的设计图为准。
2、我公司可以按用户要求设计不同型号的浓密机。
3、基本结构图

(2).高能力的驱动系统和驱动保护系统。
旋转耙架采用低速液压马达或驱动电机通过一个高效行星齿轮箱来驱动,耙架提升通过提升机构,由若干平行运行的液压缸或提升减速机来提升旋转耙架,以达到驱动卸载、减负荷的目的,从而使驱动系统得以保护。 高能力驱动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尽可能应用标准部件,用于满足设备系列化要求,与传统的驱动装置相比有以下显著特点:
A、行星齿轮箱提供了平稳的扭矩和推力载荷能力。
B、通过液压压力或扭矩仪对主驱动电机轴扭矩的测量可以实现精确的对扭矩测量,从而实现对驱动耙装置可以实现驱动装置保护(液压驱动通过对液压压力监控启动耙架的提升或下降、独立的压力开关压力监控启动报警和电机跳闸、液压回路上的泄压阀控制确保驱动装置不会超过设计的额定扭矩且不可能发生启动过扭矩现象;电机驱动通过对电机轴扭矩的测量监控启动报警和耙架的提升或下降及电机跳闸)
(3).高效的给料系统具有完成给料矿浆充分脱气、矿浆的进料速率控制、絮凝剂用量的控制等功能;料筒上部区域对添加的进料、稀释水和絮凝剂提供了充分的混合与能量耗散。这将大限度地提高絮凝剂的吸收,消除粗细颗粒偏析的可能,确保所有颗粒物在絮凝剂的作用下聚集成团。此上部区域在给料速度波动的情况下都可以维持高效运行。下部区域促进物料的轻柔混合使絮团继续长大,并提供了二次添加絮凝剂的选择。此区域同时保证絮团在低剪切力的条件下均匀排出。给料筒的合理结构及上述几方面的控制可以实行矿浆与絮凝剂的充分、有效混合,从而达到絮凝效果、浓度佳化及节约絮凝剂的用量。
(4).刮泥耙叶片形式采用对数螺旋线分布的弧形刮泥耙叶片,此结构较以往的平板式和圆板式刮耙,收集效率高、旋转耙运行阻力小、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