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又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chonorchis sinensis)寄生在人的肝胆管内所引起的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人体感染是因为食人了含有华支睾吸虫活囊蚴的鱼或虾所致,可表现为胆管胆囊炎、胆石症和儿童发育障碍等,重者可发生肝硬化。
[病因学]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的生活史全过程分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和囊蚴7个阶段。
华支睾吸虫的致病,主要由虫体和虫卵的机械性阻塞及成虫代谢产物对肝内胆管的损伤所引起的胆管炎及胆汁淤积。急性期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胆管上皮细胞水肿、脱落和汇管区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浸润。慢性期可见胆管腺瘤样增生、细胞化生和胆管壁增厚,胆管扩张,zui后产生胆管周围纤维化和门静脉周围结缔组织增生。重感染者虫体可多达数百至数千条。引起长期的胆汁滞留,肝实质也可发生脂肪性变,灶性萎缩,胆管纤维化伸入肝实质,并有胆管新生,导致门静脉性肝硬化。
[实验室诊断]
1.特异性检查
(1)病原学检查:①粪便检查;②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2)免疫学检查:①抗原皮内试验;②IHA、ELISA、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Dot—IGSS)等检测抗体。
2。非特异性检查
(1)血常规。
(2)肝功能试验。
[结果分析与判断]
1.病原学检查 通过病原学检查在粪便或十二指肠液中发现华支睾吸虫卵是确诊该病的依据。
2.免疫学检查
(1)抗原皮内试验:用成虫抗原做皮内试验,可作为初筛和鉴别诊断。
(2)血清学检查:ELISA检测比较表膜抗原、代谢抗原、全虫粗抗原和去膜虫体抗原,其中以代谢抗原敏感性较高。免疫印渍法分析上述抗原的多肽组分和抗原活性组分,以代谢抗原多肽组分zui少,与血吸虫、并殖吸虫和姜片虫的交叉反应带zui少。各种ELISA方法比较,以DOT-ELISA敏感度特异性为较高,操作简便,且可目测。
3.非特异性检查
(1)血常规检查: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嗜酸粒细胞比例和计数增加,以急性期zui为显著,感染越重嗜酸粒细胞增多越明显。
(2)血液生物化学检查:肝功能的受损程度与感染度及病程有关,在中重度感染者,可有血清总蛋白减少,清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血清*升高。重度感染的部分患者血清ALT略高于正常值的上限,但在急性华支睾吸虫患者,ALT增高的现象相对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