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并殖吸虫病实验室诊断与结果分析

时间:2012-9-26阅读:698
分享:

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又称肺吸虫病(pulmonary distomiasis),是由寄生于人和其他哺乳动物肺部及组织内的一组并殖吸虫所致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其中由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所致的肺吸虫病zui为常见,临床上以肺部症状为主。

 
    [病因学]  肺吸虫生活史分成虫、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囊蚴和童虫9个阶段。
    并殖吸虫的基本病理学损害,是童虫和成虫在体内移行及囊肿形成造成各脏器的损伤,以及其代谢物引起的免疫病理学反应。囊蚴被宿主吞食后,在十二指肠消化液作用下脱囊为童虫(后尾蚴),后尾蚴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在腹腔各脏器间游走,人腹壁停留数天,再沿肝脏向上穿过膈肌,经胸腔入肺。卫氏并殖吸虫侵入肺后,移行至细支气管附近,破坏肺组织形成虫囊,在囊内发育为成虫,并引起嗜酸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及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囊肿。
 
    [实验室诊断]
    1.特异性检查
    (1)病原学检查:①痰液检查;②粪便检查;③活体组织学检查。
    (2)免疫学检查:①抗原皮内试验;②抗体检测,EL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SPA-ELISA和ABC-ELISA、IHA、IFA、免疫印迹酶染色试验、放射免疫试验等。
    2.非特异性检查
    (1)血常规。
    (2)肝功能试验。
 
    [结果分析与判断]
    1.病原学检查  通过病原学检查法检测出痰液、粪便及组织内的虫卵、童虫,可做快速诊断。
    2.免疫学检查
    (1)抗原皮内试验:用成虫抗原做皮内试验,可作为初筛和鉴别诊断。
    (2)血清学检查:主要用于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上述方法均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阳性率达98%以上,与其他几种常见的吸虫感染仅有轻微的交叉反应,不仅可用于流行病学现场调查,也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采用多种单克隆抗体探针,以酶联免疫吸附抗原斑点试验(AST-ELISA)直接检测血清中并殖吸虫循环抗原,阳性率在98%以上,且可用于评价疗效。
    3.非特异性检查  血液分析白细胞计数一般为(10—30)×109/L,急性期可高达40×109/L。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一般为0.05—0。20,数多为(0.5—3.5×109/L。70%的腹型并殖吸虫病患者肝功能发生改变,谷丙转氨酶(ALT)可高于正常2—6倍。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