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流行性乙型脑炎实验室诊断与结果分析

时间:2012-10-11阅读:546
分享:
  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Bencephalitis)简称乙脑,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乙脑在日本1871年及1924年先后两次引起人群中较大流行,日本学者根据其临床表现,为了与昏睡型脑炎(甲型脑炎)相区别而称之为日本乙型脑炎。1934年,日本学者首先从死亡患者脑组织中分离到此病毒,故上将其命名为日本脑炎病毒。解放后,我国定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印度、菲律宾等东南亚及俄罗斯远东地区。
  
  [病因学]乙型脑炎病毒原属虫媒病毒乙组被膜病毒科,近改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呈球形,核心为单股正链RNA,外面有核衣壳,zui外层为脂蛋白的包膜,其表面具有含血凝素刺突(由糖蛋白组成),能凝集雏鸡、鸽、鹅的红细胞。病毒的抵抗力不强,不耐热,56℃环境中30min可灭活,对各种常用消毒剂如乙迷和酸等都很敏感,但耐低温和干燥。乙型脑炎病毒在胞质内增殖,对该病毒zui敏感的动物是小鼠、乳鼠。病毒的抗原性较稳定。人与动物感染乙型脑炎病毒后,不论发病或隐性感染,血中均可产生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实验室诊断]
  
  1.特异性检查
  
  (1)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检测急性期乙型脑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的乙型脑炎病毒相关抗原。
  
  (2)血清学检查: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特异性IgM抗体测定;反向血凝抑制试验。
  
  (3)病毒分离。
  
  2.非特异性检查血常规、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等。
  
  [结果分析与判断]
  
  1.抗原检测大多数患者在病程3~6d内可检出乙型脑炎病毒相关抗原。
  
  2.抗体检测采用IgM捕获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和脑脊液特异性IgM抗体,是zui有效的早期确诊方法。
  
  3.病毒分离病程第1周内死亡病例的脑组织中可分离到病毒,但脑脊液和血中不易分离到病毒。
  
  4.血常规检查外周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为(10—20)×109/L中性粒细胞占0.80以上。
  
  5.脑脊液检查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多为(50—500)×106/L,个别可高达1000×106/L,分类早期以中性粒细胞稍多,氯化物正常,糖正常或偏高。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