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脑炎(forest encephalitis)是一种经蜱传播由森林脑炎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是蜱传脑炎(tick-borneencephalitis)之一。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瘫痪、脑膜刺激征等为特征,常留后遗症,病死率较高,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1932年,本病首先发现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春夏季发病,故也称俄罗斯春夏脑炎(Russianspring-summer encephalitis)。我国北方林区也有本病发生,因其为森林地区*的自
然疫源性疾病,我国将其定名为森林脑炎。
[病因学] 森林脑炎病毒属披膜病毒科黄病毒的第4亚群,为蜱传脑炎病毒复合群中的一型。外观呈球形颗粒,直径约30nm,核心含单股正链RNA,具对称20面体的蛋白衣壳,外披脂蛋白包膜。病毒对热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加热至60℃,10min灭活,煮沸立即死亡。本病毒具有嗜神经性,从患者脑组织中可分离到,而其他脏器和体液分离阳性率较低。感染本病后,患者血清中出现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及补体结合抗体,其中血凝抑制抗体出现较早;补体结合抗体感染后1个月出现,4个月时达高峰,6个月后逐渐下降;病后中和抗体逐渐上升,并可长期存在。
[实验室诊断]
1.特异性检查
(1)病毒分离:取脑脊液、血液或脑组织做小白鼠脑内接种或以鸡胚或用Vero细胞、BHK21细胞培养分离病毒。
(2)血清学检查:取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检测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也可取患者血清或脑脊液以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M抗体。
2.非特异性检查 血常规、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等。
[结果分析与判断]
1.病毒分离 若能分离出森林脑炎病毒,即可做出特异性诊断。
2.血清学检查 抗体效价升高4倍以上则有诊断意义;若能检测出特异性IgM抗体,则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3.血常规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多在(10~20)×109/L,中性粒细胞可达0.90。
4.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压力稍高,细胞数(0.05~0.5)×109/L,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及氯化物正常,蛋白质正常或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