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除臭的理论
吸收——生物膜理论:
由二十世纪50年代荷兰学者Ottengraf依据吸收操作的双膜理论而提出的,是目前*的影响较大的生物除臭理论,该理论认为恶臭物质首先与水接触并溶于水中,再被微生物吸收降解
吸附——生物膜理论:
由学者Pedersen等依据吸附理论而提出的,该理论认为生物膜的表面特性决定了可直接通过表面吸附作用捕集气体中的恶臭物质,然后再在生物膜内降解。
生物法处理恶臭物质需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恶臭物质首先与水接触并溶于水中,即由气相转移到液相;
2、进入液相中的恶臭物质被微生物吸收;
3、进入微生物细胞体内的有机物在代谢过程中作为能源及营养物质被分解,转化为无害化合物。
洗涤—生物滤床处理过程
来自不同臭气源的臭气,经由集气房、罩盖、管道等系统负压收集后,通过离心风机的抽送,被直接导入洗涤--生物滤床除臭装置处理。
各收集点机械抽风,自然补风,无需另设置送风机。
除臭过程分为以下二个阶段:
洗涤床:用来对废气进行预处理,并调节废气温度、湿度。
生物滤床:用来进一步去除综合性恶臭异味。
废气先被导入洗涤床,床内设有循环喷淋装置用于去除粉尘和水溶性有机物。
生物滤床将恶臭污染物吸附、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式为:
微生物异(臭)味污染物 + O2 ————→ 细胞物质 + CO2 + H2O
含硫系列臭气除臭机理:
含硫臭气被氧化分解成S、SO32-、SO42-。
H2S除臭原理方程式:
H2S+O2+自养硫化细菌+CO2 合成细胞物质+SO42-+H2O
含氮系列臭气除臭机理:
含氮系列臭气则被氧化分解成NH4+、NO2-、NO3-,
NH3除臭原理方程式:
硝化:NH3+O2 HNO2+H2O HNO2+O2 HNO3+H2O
反硝化:HNO3 HNO2 HNO N2O N2
UL-BIO系列洗涤—生物滤床设备
洗涤—生物滤床主要特点
效果好:除了能有效去除硫化氢、氨、甲硫醇等特定的污染物外,除臭效果也非常好,达到95%以上。任何季节都能满足世界各地的环保要求。
微生物活性强:设备运行初期只需少量投加营养剂,微生物通过吸收废气中的养料而始终能处于良好活性。
洗涤--生物滤床缓冲容量大:能自动调节废气浓度高峰值,而微生物能始终正常工作,耐冲击负荷的能力很强。这一点是洗涤--生物滤床除臭设备有别于其它方法的最独到之处及优势所在。
设备运行采用全自动控制:运行非常稳定,无需人工操作。易损部件少,维护管理非常简单,基本可实现无人管理,工人只需巡视检查是否发生故障。
洗涤--生物滤床采用组装式:便于运输和安装,在增加除臭气量时只需添加组件,易于实施。也便于气源分散条件下的分别处理。
压损低:因填料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透气性,故设备压损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