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申弘阀门有限公司作者
PID电动温度调节阀结构与原理
资料类型 | jpg文件 | 资料大小 | 210705 |
下载次数 | 323 | 资料图片 | 【点击查看】 |
上 传 人 | 上海申弘阀门有限公司 | 需要积分 | 0 |
关 键 词 | PID电动温度调节阀结构与原理,PID电动温度调节阀原理,PID电动温度调节阀,电动温度控制阀,电动 |
- 【资料简介】
PID电动温度调节阀结构与原理
温控阀用户室内温度控制是散热器恒温控制阀来实现。散热器恒温控制阀是由恒温控制器、流量调节阀以及一对连接件组成,其中恒温控制器核心部件是传感器单元,即温包。温包可以感应周围环境温度变化而产生体积变化,带动调节阀阀芯产生位移,进而调节散热器水量来改变散热器散热量。恒温阀设定温度可以人为调节,恒温阀会按设定要求自动控制和调节散热器水量,来达到控制室内温度的目的。 电动温度调节阀(电动温度控制阀),由PID温控仪、控制阀门、电子式电动执行器、传感器和毛细管等部件组成。按用途分为加热型和冷却型。
加热型和冷却型只需调节执行模式即可,电动温度调节阀(适用于较大口径及导热油控制),该阀的特点只需普通220V电源,利用自带PID温控系统,直接对蒸汽、热水、热油与气体等介质的温度实行自动调节和控制,亦可使用在防止对过热或热交换场合,电动温度控制阀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选用调温范围广、响应时间快、密封性能可靠,并可在运行中随意进行调节,因而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食品、轻纺、宾馆与饭店等部门的热水供应。
二、PID电动温度调节阀结构与原理:
调节阀由主阀、智能执行器与传感器三部分组成,根据用户需要,分别有加热型与冷却型两种结构。
1.加热型调节阀的结构与原理:
工作前主阀芯处于半开位置,传感器处于自然状态。接上电源,主阀芯全开。介质由箭头方向流入主阀体、经阀芯对储热箱进行加热。当温度升到相应设定值时,传感器即产生相应线性信号输入一体化智能执行机构,随即驱动阀杆、阀芯产生位移,关闭主阀芯停止加热。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传感器即产生线性信号输入执行机构,驱使阀芯渐开,使介质按抛物线特性流入储热箱,进行加热直至设定值。这样被控介质始终在设定温度范围内被控制,从而达到控温目的。
PID电动温度调节阀结构与原理主要特点:
1、与PT—100、PT—500或PT—1000温度传感器配套使用,控制精度高、反应速度快。
2、控制温度的设定在执行器外部,设定温度非常方便。
3、数字显示实测温度、简洁直观明了。
4、调节型执行器的关键部件--控制器,采用的混合集成电路,经过老化处理,用树脂密封浇铸,呈匣子状,防潮、防震,体积小,可靠性高。
5、合理设计上下电气限位功能、弱电控制、安全耐用。
6、机械结构坚固紧凑,联线、安装、调整维护十分简便。
7、用电位器调整工作零点(起始)和行程满位(终点)灵敏度等简单易行。
8、执行器具有过载保护、温度保护及压缩弹簧保证阀门的严密关闭的三种保护功能。
PID电动温度调节阀结构与原理工作原理调节特性
温控阀某开度下流量与全开流量之比G/Gmax称为相对流量;温控阀某开度下行程与全行程之比l称为相对行程。相对行程和相对流量间关系称为温控阀流量特性,即:G/Gmax=f(l)。它们之间关系表现为线性特性、快开特性、等百分比特性、抛物线特性等几种特性曲线。
对散热器而言,从水利稳定性和热力是调度角度讲,散热量与流量关系表现为一簇上抛曲线,流量G增加,散热量Q逐渐趋于饱和。为使系统具有良好调节特性,易于采用等百分比流量特性调节阀以补偿散热器自身非线性影响。电动温度调节阀在高温条件下实现较高的切断性能是很困难的,很多常规的高性能密封方式是不可取的(如 O 形圈、四氟 材料、弹性金属材料等)。在500℃以内,可采用特种复 合石墨阀座软密封方式。典型的产品有杉米的软密封高温O型切断球阀、V型球阀和软密封高温全功能超轻型调 节阀等。在500℃以上的条件下,只能采用金属对金属硬 密封方式(一般采用蝶阀结构)。
为防止因高温中材料 膨胀,而产生的卡阻的问题,密封间隙通常留得较大。从而导致泄漏率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了高温挡板式蝶阀,它采用平面档板(阀板)落于阀体 凸台(一体化)之上的工艺,形成圆线密封面,达到很 好的密封效果,泄漏率仅为10-3~10-4。同时在密封面上堆 焊的耐磨合金使阀具有了较好的密封可靠性,使用寿命 也得以延长。
上一篇:中空纤维膜(外压膜)
下一篇:盐湖提锂技术工艺流程及优点
-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