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申弘阀门有限公司作者
先导隔膜式蒸汽减压阀设计选型分析
资料类型 | jpg文件 | 资料大小 | 848457 |
下载次数 | 23 | 资料图片 | 【点击查看】 |
上 传 人 | 上海申弘阀门有限公司 | 需要积分 | 0 |
关 键 词 | 先导隔膜式蒸汽减压阀设计选型分析,先导隔膜式蒸汽减压阀,蒸汽减压阀设计选型分析,先导隔膜式蒸汽减压阀 |
- 【资料简介】
先导隔膜式蒸汽减压阀设计选型分析
使用高品质的减压阀,提供稳定的压力控制可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先导隔膜式蒸汽减压阀是组合式减压阀,本体由导阀和主阀组成,导阀和主阀之间有连接管沟通,同时导阀有感应管和减压阀下游相连接。导阀又称指挥阀,导阀输出的蒸汽压力受设定弹簧和下游蒸汽压力的控制和平衡。导阀输出的蒸汽控制主阀的开启程度和流通能力。
当负载发生变化时,下游的压力会随之发生变化,下游的压力在+/-0.1 bar的范围内变化时,可以控制蒸汽导阀输出的变化。无论是负载的变化,还是上游压力的变化,减压阀都能提供精确的压力控制,从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力、保证产品质量。瓦特的减压阀的一次性减压比为10:1,流量调节比可以达到12:1.
先导式减压阀为自立式减压阀,不需要任何外动力,安装、调试方便,同时也是本安型的可以用于危险区域。先导隔膜式减压阀可以广泛地使用于蒸汽流量大、系统负载变化大或来汽波动,需要精确控制压力的各种制程工艺过程。先导隔膜式减压稳压阀蒸汽减压阀的正确选型和口径确定是确保减压阀稳定工作的关键所在,要避免根据管道口径选择。先导隔膜式蒸汽减压阀应根据上游压力、下游压力和实际流量来选择合适口径的减压阀,减压阀通常比蒸汽管道小1-2号管径。对于系统负载变化大的情况,应使用2个甚至更多的减压阀并联,以避免大减压阀工作在小负载的情况。否则造成减压阀容易磨损,使用寿命短。
先导隔膜式蒸汽减压阀的大部分使用问题来自蒸汽系统的含水和杂质,为了确保减压阀的稳定运行,在减压阀上游安装瓦特高效汽水分离器和100目的过滤器显得很重要。先导隔膜式蒸汽减压阀设计选型分析主要特点:
采用大尺寸主膜片,可驱动较大的主阀,相同管道尺寸下蒸汽容量更大;
主膜片尺寸大,对压力波动更加敏感,外部检测式结构可避免湍流影响,使阀门调节二次压力更精确;
可以实现低压(0.02Mpa或以下)管理;先导隔膜式蒸汽减压阀设计选型分析特点:
将两个阀门融为一体,导阀控制活塞压力,开启更大的主阀,使阀门拥有更大容量与更高精度;
活塞与气缸“双导设计”结构保持了垂直运作的稳定,确保长时间精确操作;
上提式先导阀结构能长时间确保良好的密封性;
两种先导式减压阀共同特点:
Cv值高,流量能力和调节能力显著改善,可选择小一号的公称直径产品,更经济;
球型主阀密封性非常好,大大减少阀座泄漏;
简洁坚固的内部结构,便于故障检测与维护保养,寿命更长;
设计上力求灵活性,可与用户系统中安装的其他阀门配合,该系列减压阀品种多,针对现场控制目的、安装环境与使用方式的多样性均可满足;
为了调试和维护,在减压阀上下游安装波纹管截止阀和压力表,波纹管截止阀和蒸汽管道同口径,如果上游压力超过下游设备的安全压力,在减压阀下游应安装安全阀。先导隔膜式蒸汽减压阀设计选型分析
型号
PR-2000
PR-1000
适用流体
蒸汽(其他流体可定制,详情咨询公司销售)
二次压力检测方式
外部检测
——
一次压力
0.1—2.0MPa
0.1—1.0MPa
二次压力
0.02—1.4 MPa
0.05-0.9 MPa
一次压力的85%以下(表压)
一次压力的90%以下(表压)
最小差压
0.05MPa
减压比
20:1
温度
220℃
阀座泄漏量
额定流量的0.01%以下
材质
阀体
碳钢/不锈钢
碳钢/不锈钢
主阀瓣
不锈钢
不锈钢
主阀座
不锈钢
导阀瓣
不锈钢
导阀座
不锈钢
膜片
不锈钢
——
活塞、圆筒形内衬圈
——
黄铜青铜/不锈钢
外部检测管
铜管φ8-2 m
——
连接方式与公称直径
螺纹:DN15—DN50
法兰:DN15—DN200螺纹:DN15—DN50
法兰:DN15—DN100先导隔膜式蒸汽减压阀设计选型分析
一直专业致力于蒸汽系统的有效控制,其中主要产品之一就是先导隔膜式减压稳压阀。蒸汽的减压和压力控制是蒸汽系统关键的控制之一。蒸汽压力往往会随着负载变化以及供汽压力的变化而波动的情况,蒸汽压力波动导致能耗增加、效率下降、产品质量问题、系统非计划停机、安全阀起跳等问题。
-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