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西安)环保有限公司作者
浅析矿井水絮凝沉淀工艺原理
资料类型 | jpg文件 | 资料大小 | 146282 |
下载次数 | 0 | 资料图片 | 【点击查看】 |
上 传 人 | 中煤(西安)环保有限公司 | 需要积分 | 0 |
关 键 词 | 矿井水絮凝沉淀,矿井水处理 |
- 【资料简介】
- 矿井水絮凝沉淀工艺是一种常用的矿井水处理技术,其过程旨在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矿井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微小颗粒,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矿井水絮凝沉淀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分为混合、加注、絮体熟化、高速沉淀、污泥回流5个阶段。
(1)混合
原水进入混凝池前投加铝盐或铁盐混凝剂,进入混和池进行快速搅拌混合,使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停留时间约为1~2min。
(2)絮凝
将粒径为60~140μm的微砂和PAM投到加注池中,微砂为絮凝反应提供核心,通过PAM的吸附架桥作用,加速了絮体、悬浮固体和微砂之间的聚结,形成高密度絮体。停留时间约为1~2min。
(3)絮体熟化
絮体进入絮体熟化池,熟化阶段的作用是为了形成更大的絮凝体,以利于后续沉淀池的快速分离。熟化阶段搅拌强度降低,在保持絮体悬浮状态的前提下,又能防止破坏絮体,停留时间约为4~6min。
(4)高速沉淀
水流进入上流式斜管(板)沉淀池,悬浮物及胶体通过沉淀分离,沉淀区的分离速度可达30~40m/h。所需沉淀面积是传统斜管沉淀池的 1/4。
(5)微砂循环系统
沉淀池底部细砂和污泥由循环污泥泵抽送至水力泥砂旋流分离器,在水力旋流器通过离心作用进行泥砂分离,泥从旋流器的上部排除并进入污泥处理系统,细砂则由旋流器的下部再次进入絮凝池中循环使用。细砂和污泥的回流量取决于进水水质情况,一般控制在3%~6%左右,进水浊度增加时回流量也会相应提高。水力旋流器溢流损失的微砂量最多不超过2g/m3,一般在1g/m3以下,通常需要定期补充损失的部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