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申弘阀门有限公司作者
ZZCP自力式微压差压调节阀技术规范
资料类型 | jpg文件 | 资料大小 | 211429 |
下载次数 | 0 | 资料图片 | 【点击查看】 |
上 传 人 | 上海申弘阀门有限公司 | 需要积分 | 0 |
关 键 词 | ZZCP自力式微压差压调节阀技术规范,ZZCP自力式微压差压调节阀,自力式微压调节阀,自力式调节阀, |
- 【资料简介】
一、ZZCP自力式微压差压调节阀技术规范用途与特点
ZZVP、ZZCP型自力式微压、差压调节阀,是一种依靠被调介质自身的压力变化进行自动调节或维持压力差为恒定值的一种节能型调节阀。它可应用于工业燃烧炉系统,控制两种物料,如煤气、空气的流量配比,以达到理想燃烧效果;用于氢冷发电机组密封油系统,控制密封油与氢气间压力差,确保可靠密封。其特点是设备运行中可进行设定值调整;无填料,动作灵敏;能检测出微小的压力变化。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微、差压压力的自动控制中。
自力式微压调节阀的原理在于其大膜片执行机构,具有强大的输出力和稳定性。这种设计使得它对微小的压力和流量变化都极为敏感,从而确保了的控制精度。阀芯采用单座流开(高进低出)设计,同时在阀盖处安装了平衡膜片,以实现阀前压力的平衡并消除不平衡力。阀后的压力通过取压管进入薄膜执行机构,与执行机构的调节弹簧进行比较。当压力未达到设定值时,执行机构的弹簧会被压缩,从而增加阀后压力;反之,阀后压力则会减小。
此外,自力式微压调节阀还具有节能、环保的特性。它通过比较工艺管道中介质的压力变化与信号,调整执行机构的输出力,以实现稳定压力和差压值的目的。例如,ZZCP-1型差压阀采用平衡型单座阀,具有稳定的压力、高精度和良好的密封性,非常适合控制微小差压。而ZZCN-10型差压阀则采用双座阀,流量系数大,通过改变阀芯的安装方向,可以衍生出两种不同的产品。这种灵活性使得它非常适用于各种工业炉燃烧系统,用于控制燃料气体的混合比流量,同时也适用于氢冷发电机组的密封油系统以及各种工业气体的减压、稳压或泄压的自动控制。ZZCP自力式微压差压调节阀技术规范
调节弹簧被精心设计在薄膜执行机构的上方,这一布局优化了现场调试的便捷性。
该阀无需填料,阀杆的上下运动过程中不存在摩擦,确保了上密封的绝对可靠性。
执行机构的敏感元件展现出的灵敏度,能够精细感知到极微小的压力变化。
阀体采用四通设计,使得K、B型阀可以共用同一阀体,提高了互换性和通用性。
平衡型结构设计使得阀前压力变化对阀的性能无影响,保证了稳定的控制效果。
ZZCP自力式微压差压调节阀技术规范主要零件一览:
阀体:采用四通设计,实现K、B型阀的共用,提升互换性与通用性。
膜片:与膜盖协同工作,构成薄膜执行机构的核心部件。
膜盖:紧密包裹膜片,确保执行机构的灵敏度与稳定性。
调节弹簧:巧妙布置于薄膜执行机构上方,优化现场调试便捷性。
平衡膜片:采用特殊设计,有效平衡阀前压力变化,确保稳定控制效果。
二、ZZCP自力式微压差压调节阀技术规范结构与原理
控制压力小于或等于100Kpa的调节阀称为自力式微压力调节阀(P3通大气), 差压调节阀是微压调节阀的另一种控制方式。由执行机构、调节机构、导压管等组成。差压调节阀工作原理:见原理图1
原理图1,作用方式为压开式,即差压增大阀开启(ZZCP-16K)型。流体P1节流后成P2,经导压管与差压调节阀执行机构上模室联通,P2作用在波纹模片有效面积上产生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加上弹簧的初始压力(向下)作用力; 讯号源压力P3(恒定值)引入执行机构下模室,作用在波纹模片有效面积上产生一个向上的作用力。与上模室P2和弹簧的合力(向下)的作用力平衡。P3与P2之间有一个差压值,这个差压值就是设定值。若差压变化,增大或减小,则平衡被破坏,阀门开大或关小,保住差压值恒定。若差压达不到设定值:如,小于设定值,调整方法如下:打开防尘盖1;反时针旋转调节螺钉2,减小弹簧的预压力,使设定值达到理想要求。反之,则调节螺钉的旋转方向相反。
三、ZZCP自力式微压差压调节阀技术规范主要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表1 Kv值和性能指标
公称通径DN(mm)
15
20
25
40
50
65
80
100
额定流量系数(Kv)
5
7
11
30
48
75
120
190
额定行程(mm)
8
8
8
10
15
20
介质温度(℃)
≤80
调节精度 (%)
≤10
允许泄漏量 (l/h)
10-4X阀额定容量
表2ZZCP自力式微压差压调节阀技术规范 微、差压调节范围
差压调节范围(KPa)
执行机构膜室有效面积(cm2)
使用阀门口径(mm)
0.5~5.5,5~10,9~14,13~19,
18~24,22~28,26~33,31~38,
36~44,42~51,49~58,56~66,
64~78,76~90,88~100
100
15~50
根据要求的差压调节范围选择相应的设定弹簧
280
65~100
表3ZZCP自力式微压差压调节阀技术规范外形尺寸及重量 单位:mm
公 称 通 径
15
20
25
40
50
65
80
100
ΦA
195
280
L
140
150
160
200
230
290
310
350
H
275
285
337
344
344
386
396
406
重量(Kg)
11
12
13
17
20
28
38
43
四、ZZCP自力式微压差压调节阀技术规范安装、维护与调试
1、 ZZCP自力式微压差压调节阀技术规范安装(见图二)
(1) 检查整机零件是否缺损与松动,对使用有害人体健康的介质,必须进行强度、密封、泄漏与精度测试。
(2) 在安装前,对管道进行清洗(否则由于焊渣等管道垃圾,损坏阀芯密封面,导致阀门不能正常工作),阀门入口处要有足够的直管段,并配有过滤器。阀体与管道的法兰连接,要注意同轴度。
(3) 安装场地应考虑到人员与设备的安全,即便于操作,又有利于拆装与维修。
(4) 阀门应正立垂直安装在水平管道上,导压管必须安装在距离阀出口至少六倍于公称通径的阀后管道上。阀自重较大与有振动的场合,要用支撑架,尽量避免水平安装。
(5) 介质流动方向应与阀体上的箭头指向一致。因微压阀属于精密仪表,其中膜片直接承受介质压力,若阀门反装或管道有反冲压力,则膜片由于受压过高导致膜片损坏,阀门不能工作。阀门应在环境温度-25~+55℃场所使用。对温度高的特殊工况可带冷凝器。
(6) 为使自控系统失灵或检修阀门时,仍能连续生产,应设置旁路阀(见图二)。
2、 ZZCP自力式微压差压调节阀技术规范维护:
(1) 清洗阀门:对清洗一般介质,只要用水洗净就可以。但对清洗有害健康的介质,首先要了解其性质,在选用相应的清洗办法。
(2) 阀门的拆卸:将外露表面生锈的零件先除锈,但在除锈前,要保护好阀座、阀芯、阀杆与推杆等精密零件的加工表面。拆装阀座时应使用专用工具。
(3) 阀芯、阀座:二密封面有较小的锈斑与磨损,可用机械加工的方法进行修理,如损坏严重必须换新。但不管修理或更换后的硬密封面,都必须进行研磨。
(4) 阀杆:表面损坏,必须换新。
(5) 压缩弹簧:如有裂纹等影响强度的缺陷,必须换新。
(6) 易损零件:密封垫片与O型圈,每次检修时,全部换新。膜片必须检查是否有可能发生裂纹、老化与腐蚀等痕迹,根据检验结果,决定是否更换,但膜片使用期一般最多2~3年。
(7) 阀门组装要注意对中,螺栓要在对角线上拧紧,滑动部分要加润滑油。组装后应按产品出厂测试项目与方法调试,并在这期间,可更准确地调整填料压紧力与阀芯关闭位置。
3、 ZZCP自力式微压差压调节阀技术规范调试
所需要压力值是对执行器顶部的调节螺杆或螺母的操作而得到调整,打开顶部的防尘盖,用扳手调整调节螺杆或螺母。顺时针方向旋转使设定压力增大,逆时针旋转则使设定压力减小。安装在微、差压调节阀后的压力表,可使工作人员借以观察调整后的压力设定值。
ZZCP自力式微压差压调节阀技术规范安装时请务必遵循注意事项,以确保阀门的正常运行与使用寿命。
1、ZZCP自力式微压差压调节阀技术规范安装准备
在安装前,需仔细核对产品的型号与规格,确保其符合实际需求。同时,应清洗管道,清除内部的焊渣及杂物,以保证阀门的顺畅运行。微压阀应垂直立于管道之上,并确保两端的法兰与管道法兰中心精准对准。此外,还需注意介质的流向,务必使其与阀体上箭头的指示方向保持一致。为了应对阀门自控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建议设置旁路阀。
2、ZZCP自力式微压差压调节阀技术规范操作使用
在投入使用前,首先通过旁路手动截止阀进行手动操作,以确保工况的稳定。随后,即可将微压阀正式投入运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揭开罩盖,对弹簧预紧力进行适当调整,直至阀门关闭。
(2)接着,缓慢地将微压阀前后的截止阀开启至最大。此时,随着介质的引入,可以观察压力表的示值变化。
(3)在调整过程中,逐渐关闭旁路阀,并再次对弹簧预紧力进行微调。持续这一步骤,直至压力表的示值达到工艺要求为止。4、 ZZCP自力式微压差压调节阀技术规范注意事项
1) 严禁调压阀安装后再进行焊接。
2) 调压阀投入运行前特别注意冲刷、清洗管道,防止焊渣、污物、卡在节流口,破坏密封面。造成使用前密封面先损坏,调压阀失效的现象。
3) 冲洗管道时应使调压阀处于全开位置,便于污物、硬渣通过。
上一篇:喷漆废气处理设备处理工艺
下一篇:不锈钢风刀、铝合金风刀说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