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工业废水处理新技术受学术界关注

2009年10月27日 14:36:14人气:215来源:

资料类型文件资料大小0
下载次数0资料图片 【点击查看】
上 传 人默认需要积分0
关 键 词
暂无上传相关文件
【资料简介】

    环境学科的期刊ES&T(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在今年8月刊载了同济大学马鲁铭教授关于难降解工业废水控制的一篇论文《Enhancedbiological treatment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with bimetal liczerovalentiron》,该期封面还登载了有关污水处理方法的照片。

    难降解工业废水成为目前我国水污染控制的难点。由我校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催化铁与生物耦合方法,弥补了单纯生物法的局限,具有降解毒害污染物效率高、成本低、运行稳定、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特点,已在国内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该方法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具有原始创新性。据悉,此次是ES&T将我国开发的污水处理技术登载在该刊封面,并将马鲁铭教授的论文作了特别推荐。    

    马鲁铭

    1978年2月考入同济大学给水排水专业,1988年8月在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华东理工大学工作。1992年晋升副教授,1997年晋升教授,2001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曾于1994年和1996年作为访问学者分别在新西兰奥塔戈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进修,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5月至2001年5月任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2001年6月调入同济大学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作,同年10月任常务副主任。

    一直从事水污染控制领域的研究,曾在大型污水处理厂运行工况与污水处理微生物生态学方面取得研究成果。1986年在导师的指导下对二次沉淀池的设计理论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传统理论“固体能量法”存在的严重缺陷,提出了污泥浓度“双界面四段分布”的运行工况理论,这一成果已写入全国统编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中。1989年建立了沉淀池流态的计算模拟方法,解决了大型沉淀池流态测定的难题;1990年发现了当时流行的周边式二次沉淀池流态的严重缺陷;这两项成果均经上海市科委鉴定达到*水平。1991年对三槽式切换氧化沟运行工况进行研究,为运行周期的编程提供了理论依据。1997年起从事废水生物处理中细胞内、外有机聚合物的研究,揭示了胞内聚合物形成规律,开发了低耗的脱氮新工艺。近年来,从事难降解有机物生物预处理的研究,在催化还原技术改善有机物可生化性方面做了有益尝试。

    参与了二十余项科研项目,负责过包括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多项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多篇被SCI和EI摘录,现正负责国家“十五”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催化还原技术与设备”课题的研究。

 

上一篇:BSM-3多参数记录仪

下一篇:光学溶解氧传感器使用及安装注意事项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hbzhan@vip.qq.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9680
环保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环保在线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环保在线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环保在线网

抖音号:hb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环保在线

公众号:环保在线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环保在线

快手ID:2537047074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