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中特高压测试设备厂作者
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仪生产厂家
资料类型 | jpg文件 | 资料大小 | 11485 |
下载次数 | 130 | 资料图片 | 【点击查看】 |
上 传 人 | 宝应中特高压测试设备厂 | 需要积分 | 0 |
关 键 词 | 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仪生产厂家,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仪生产厂家,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仪生产厂家 |
- 【资料简介】
变压器绕组测试仪根据对变压器内部绕组特征参数的测量,采用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正在开发完善的内部故障频率响应分析(FRA)方法,能对变压器内部故障作出准确判断。变压器设计制造完成后,其线圈和内部结构就确定下来,因此对一台多绕组的变压器线圈而言,如果电压等级相同、绕制方法相同,则每个线圈对应参数(Ci、Li)就应该是确定的。因此每个线圈的频域特征响应也随之确定,对应的三相线圈之间其频率图谱具有一定可比性。
变压器在试验过程中发生匝间、相间短路,或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冲撞,造成线圈相对位移,以及运行过程中在短路和故障状态下因电磁拉力造成线圈变形,就会使变压器绕组的分布参数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并改变变压器原有的频域特征,即频率响应发生幅度变化和谐振频点偏移等。并根据响应分析方法研制开发的CRFC-I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仪,就是这样一种新颖的变压器内部故障无损检测设备。它适用于63kV~500kV电力变压器的内部结构故障检测。
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仪是将变压器内部绕组参数在不同频域的响应变化经量化处理后,根据其变化量值的大小、频响变化的幅度、区域和频响变化的趋势,来确定变压器内部绕组的变化程度,进而可以根据测量结果判断变压器是否已经受到严重破坏、是否需要进行大修。
对于运行中的变压器而言,无论过去是否保存有频域特征图,通过比较故障变压器线圈间特征图谱的差异,也可以对故障程度进行判断。当然,如果保存有一套变压器原有的绕组特征图,更易对变压器的运行状况、事故后分析和维护检修提供更为有力的依据。
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仪由笔记本电脑及单片机构成高精度测量系统,结构紧凑,操作简单,具有较完备的测试分析功能,对照使用说明书或经过短期培训即可自行操作使用。主要技术特点
采集控制采用高速、高集成化微处理器。
笔记本电脑与仪器之间通信USB接口。
笔记本电脑与仪器之间通信无线蓝牙接口。
硬件机芯采用DDS数字高速扫频技术(美国),通过测试可以准确诊断出绕组发生扭曲、鼓包、移位、倾斜、匝间短路变形及相间接触短路等故障。
高分辨dB值测量,双通道16位A/D(现场试验改变分接开关,即有明显输出变化)。
信号输出幅度可以软件调节,zui大幅度峰值±10V。
计算机将检测结果生成电子文档(Word)。
选用精密、高稳定元器件,对同一相重复试验,测量重复率在99.5%以上。
成品电路板,表面有特殊处理,具有抗水和有害气体污染。
仪器具有线性扫频测量和分段扫频测量双测量系统功能,兼容当前国内两种技术流派的测量模式
幅频特性符合国家关于幅频特性测试仪的技术指标。横坐标(频率)具有线性分度及对数分度两种,因此打印出的曲线可以是线性分度曲线也可以是对数分度曲线,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
检测数据自动分析系统,横向比较A、B 、C三相之间进行绕组相似性比较,其结果为:①一致性很好②一致性较好③一致性较差④一致性很差,纵向比较A-A、B-B、C-C调取原数据与当前数据同相之间进行绕组变形比较,其结果为:①正常绕组②轻度变形③中度变形④严重变形④。
自动生成Word电子文档,供保存和打印。
该仪器*电力标准DL/T911-2004《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的频率响应分析法》的技术条件。产品参数;
(1)线性扫描分布
扫频测量范围:(1kHz)-(2MHz)、2000扫频点、分辨率为1kHz
(2)分段扫频测量分布
扫频测量范围:(0.5kHz)-(1MHz)、2000扫频点;
(0.5kHz)-(10kHz)、 分辨率为0.02kHz
(10kHz)-(100kHz)、 分辨率为0.2kHz
(100kHz)-(500kHz)、 分辨率为1kHz
(500kHz)-(1000kHz)、 分辨率为1kHz
2、其他技术参数
幅度测量范围: (-100dB)–(+20dB)
幅度测量精度: 0.1dB
扫描频率精度: 小于0.01%
信号输入阻抗: 1MΩ
信号输出阻抗: 50Ω
同相测试重复率:99.5%
测量仪器尺寸(长宽高)300X340X120(mm)
仪器铝合金箱尺寸(长宽高)310X400X330(mm)
总体重量:10Kg
-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