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污泥淤砂分离器再分离底流污泥
资料类型 | pdf文件 | 资料大小 | 2.3MB |
下载次数 | 0 | 资料图片 | 【点击查看】 |
上 传 人 | 默认 | 需要积分 | 0 |
关 键 词 | 污泥处理 污水处理厂 污泥淤砂分离器 |
- 【资料简介】
- 研究了污泥淤砂分离器对分离原污泥所得的底流污泥进行再分离时,分离分流污泥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原污泥MLVSS/MLSS为0.372,1次分离后得到的底流污泥MLVSS/MLSS为0.222,2次分离后得到的底流污泥MLVSS/MLSS为0.126,表明通过底流污泥再分离,能够进一步降低底流污泥中生物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底流污泥中无机淤砂的含量。同时,原污泥CST为2.85(s•L)/gSS,1次分离后得到的底流污泥CST为0.98(s•L)/gSS,2次分离后得到的底流污泥CST为0.12(s•L)/gSS,表明底流污泥再分离进一步提高了底流污泥的脱水性能,zui终得到的底流污泥脱水性能良好。
目前,我国很多城镇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的MLVSS/MLSS普遍偏低,通常只有0.3~0.5,甚至低至0.2~0.3,远小于0.75这一经验值。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污水厂为了满足脱氮除磷的需要,取消了初沉池、延长了污泥龄,致使原本由初沉池去除的粒径小于0.2mm的细微泥沙进入了生化处理单元,且部分细微泥沙存在于悬浮相,从而使得活性污泥MLVSS/MLSS偏低。这种淤积了大量细微颗粒物的活性污泥,不仅影响了污水处理的效果,而且加速了设备的磨损。如何实现活性污泥中无机淤砂的分离,已成为污水处理系统又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课题组利用水力旋流器的分离原理,开发了基于活性污泥中的细微颗粒物与生物基质的密度和粒径微小差异的污泥淤砂分离器,成功实现了污泥生物基质和淤砂的分离。本研究将利用污泥淤砂分离器对分离原污泥时所得的底流污泥进行再分离,探讨是否能通过底流污泥再分离进一步提高底流污泥中无机淤砂的含量,降低底流污泥中生物有机质的含量,并研究底流污泥再分离时分离分流污泥性质。分离分流污泥性质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底流污泥再分离过程。
-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