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的未来之路任重而道远
资料类型 | doc文件 | 资料大小 | 334KB |
下载次数 | 0 | 资料图片 | 【点击查看】 |
上 传 人 | 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微信 | 需要积分 | 0 |
关 键 词 |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
- 【资料简介】
-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概念的出现可追溯至上世纪的70年代,1978年Grethlein等人在将外置的膜组件应用到废水厌氧处理过程中发现其可以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85%-95%的BOD去除率,72%的硝酸盐去除率以及24%-85%的磷酸盐去除率)。
这一技术自问世之初便获得了人们的青睐,针对它的研发工作也相继展开。20世纪80年代美国Dorr-Oliver公司在处理乳制品废水的过程中成功应用了名为MARS的厌氧膜生物处理工艺,得到了良好的处理效果。但是MARS系统只进行了中试规模的实验,并未获得实际工程的应用。
与此同时,日本也成功应用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并且实现了水的再生利用。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日本启动了为期6年的“水再生计划”,正是在这一计划的推动下,厌氧膜生物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应用。
从1987年开始,厌氧消化超滤膜系统在南非进行了工业废水处理的应用研究并开展了一系列中试和实际工程项目。在这过程中,以预分离-厌氧消化超滤膜系统-氨吹脱-反渗透-气体纯化-产能为一体的能源资源回收工艺也得到了初步的研究和运行。
-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