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将延续快速发展态势 产业获得市场扩容机遇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高纪凡判断,中国光伏市场需求将持续旺盛,今年总装机量预计在18GW至20GW。与此同时,国内产业供需关系或将趋紧。“我国光伏市场需求量大增,企业扩产相对理性,需求增长速度快于供应增长速度。组件价格有望在四季度小幅上升,制造企业利润率将小幅提高。企业兼并重组加快,产业集中度提升,生产成本仍有下降空间。”
“2020年光伏发电规模目标已明确从之前的1亿千瓦上调50%到1.5亿千瓦。”在10月13日召开的2015中国光伏大会暨展览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处长董秀芬透露。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也表示,“目前光伏行业处于关键转型期,要实现规模扩展型发展到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转变,实现高补贴政策依赖模式向低补贴竞争力提高模式转变。”
在看到光伏高增长高爆发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光伏企业在今后参与竞争时,还将面临着技术壁垒、知识产权、环境标准、劳工标准、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更高标准,也可能引发比较广泛、更加多样的贸易摩擦争端。
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副局长刘丹阳提出,我国光伏企业应该重视对贸易摩擦的应对,了解规则,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积极参与、广泛开展业界对话,通过磋商妥善解决贸易摩擦。同时,规范经营和出口秩序,采取市场多元化战略,避免贸易摩擦的发生。
在全世界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如光伏、风电,都体现出成本下降效率提升的“摩尔定律”特征。风机越造越高,单机容量越来越大;而光伏电站则通过组件技术升级和系统优化来持续地降低成本。可以说,技术决定了时间是站在新能源一边的,而且可再生能源发电平价上网在欧美部分地区已经实现,对于中国来说,业内预计,或许也就是三年五载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