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深层次的经济结构问题,对于环境治理有着重要意义。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日前表示:“实现政策绿色化应该更多地研究建立一系列包括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在内的、以市场主体激励机制为导向的经济政策,来引导企业、消费者等参与主体更多地生产和消费绿色产品,减少对污染性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未来每年绿色投资的需求达到2—4万亿元
近日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
今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其中,提到要用贴息、担保等方式来推动绿色信贷,发展绿色产业基金、绿色债券市场、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投资产品,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强制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建立强制性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机制等。
这些举措将有效提高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向绿色产业配置资源的动力,减少金融体系向污染性产业的投资。以贴息为例,业内算过一笔账,贴息3%就可以撬动100%的贷款本金,也就是用一块钱的政府资金撬动33块钱的社会资本投资绿色产业。
研究表明,我国未来每年绿色投资的需求达到2万亿—4万亿元人民币,而政府财政每年只能拿出3000亿元左右来投资。即使用保守估计的每年两万亿元绿色投资需求作为基数来计算,财政资金多只能提供15%的绿色投资,85%以上的绿色投资必须来自社会资本。
绿色投资大浪在业内掀起,也带动了绿色债券的流行。马骏预计,未来绿色债券的融资量会以比较高的速度增长。
据介绍,目前绿色信贷占全部信贷余额的9%,我国银行业平均负债期限只有6个月,由于期限短,大量绿色信贷难以充分发挥功能。下一步,金融机构可以直接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绿色债券,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金融机构推出绿色金融债,扶持绿色产业
绿色金融强调金融活动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绿色金融”概念越来越受到国内众多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追捧,正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实际上,目前在市场中,绿色债券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绿色金融产品。根据欧洲气候债券评估机构CBI(ClimateBondsInitiative)的统计,2014年总计发行了366亿美元的绿色债券,相比2013年的110亿美元增长了两倍多。今年前11个月,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已超过400亿美元。
在我国绿色产业也正获得扶持。12月22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绿色金融债券。根据公告,绿色金融债券是金融机构法人依法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绿色产业项目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绿色金融债券的推出,为金融机构通过债券市场筹集资金支持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项目创新了筹资渠道,有利于增加绿色信贷特别是中长期绿色信贷的有效供给,是建设绿色金融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此,央行解释称。
据了解,央行未来将激励更多社会资金投资于绿色产业。对于未来一个阶段在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上还有哪些考虑,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要求,人民银行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与其他部门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出台创新性金融制度安排,激励更多社会资金投资于绿色产业。”
文章综合:中国环境报、中国证券报、中国经营报、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