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时日将来临 危险废物处理社会经济效益巨大
“近年来,全国异地倾倒危废事件比较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王琪曾表示,影响较大的有云南曲靖铬渣非法转移倾倒事件等。在企业逐利、危废处理能力弱等因素影响下,非法转移倾倒屡禁不止。
环保部门不断加强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有效堵住了企业不合规的处置途径。《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极大地威慑了产废企业,提升了企业的守法意识,危险废物规范化处置需求进一步增加。危废事件的频发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我国为废处理方面仍旧存在不小的漏洞。
根据业内人士分析,当前危废处理单位已经掌握市场主导权,究其根源是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失调:一是各地长期以来往往重视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而对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二是危险废物长期以来是特许经营,需要层层审批。目前,一些地方虽然将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审批权限下放,但附加要求过高,明放暗不放。三是随着环保标准日益严格,公众环境意识逐渐提高,一些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建设标准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环保要求,逐步退出了市场,而新的处置单位还没有建成,留下了空档。
目前我国的危废年排放量在5000万t左右,而我国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行业经历十几年的发展,仍存在一些经验和技术上的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发达国家对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按照清洁生产(clear)、循环利用(cycle)和有效控制(control)的“3C”原则,从生产源头上保证了危险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并在处理处置的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严谨的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危险固废的回收,终达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程度。
根据《“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2015年,我国年产危险固废超过6000万吨。随着两高司法解释的颁布,对危险固废处置的环保监管与执法力度均将显著加强,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有行业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危废行业仍较为分散,集中度提升将成为该行业发展的趋势。
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但当务之急,必须快速提升危险废物的处置能力,彻底解决市场失衡的问题。各地要重视危险废物处置,将危废处置纳入当地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切实加大人力、物力投入。要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将危险废物综合处置项目经营许可证的审批权限下放至地市级环保部门,增加各级基层环保部门的权限,减少行政审批干预。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参与集中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建设,鼓励重点企业自建处置设施,就地消化,充分释放市场活力,让广大企业成为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的积极投资者和红利获得者。要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监督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的建设和运行,督促企业守法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