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传统汽车产业的产销增速持续走低,但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却实现了‘爆炸式’增长。这既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生命力,也表明‘新经济’正在孕育产生巨大的‘新动能’。我们当前正处于新旧动能转化‘拐点’,只要让‘新经济’壮大起来,把‘新动能’培育起来,中国经济就不仅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是‘柳暗花明又万村’!”总理着重强调,“新能源汽车”是“新经济”在工业领域一个标志性行业。
不难理解,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了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方向,是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能源革命举足轻重。因而,贯彻落实好政府的各项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车驶入发展快车道,不仅是为了我们每个人更好的出行体验,更关乎着一国、一世界的光明未来。
所以,这些措施的重大意义,已经远远超出新能源汽车产业本身。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随着2015年产量的爆发,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一些问题和杂质。不过随着政府出手调查调整,未来新能源市场将得到优化,已经培育形成的市场环境,并不会就此消失,而各项基础设施规划的完善和标准的出台,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便利性和普遍性都将得到提升。
崔东树认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设施等关于新能源车产业的多个领域能够让新能源车产业更加成熟,同时政府在对新能源车的准入条件以及市场退出机制方面进行把关,能够形成良好的联动效应。“这有利于新能源车企业能够更好盈利,同时,有利于产业良性生态圈的形成。此外,这也将使政府对于新能源车企业补贴政策的逐年退坡影响降到低。”崔东树说。
2015年到2016年,关于新能源汽车的重磅新政策密集出台,总体体现出了“高标准严要求”的方向,通过加强监管、提高标准等措施使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良币驱除劣币”,加速新能源汽车市场洗牌。为此,清华大学汽车产业研究院院长赵福全表示,在经历了政府政策主导的阶段之后,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进入由政策和市场双向驱动的新阶段。
2016年将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调整之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向着一个更健康更持续的方向前进。据2020年新能源汽车规划目标,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200万辆,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将十分广阔。
财经评论员谢卫列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不能只靠政策利好,生产企业也要积极应对:“关键的其实在于生产企业,目前来讲,产品的丰富多样性现在还远远不够,老百姓的选择面还很窄。此外,价格一直是一个瓶颈因素,目前价格的下浮只有5%左右,和传统汽车相比,所谓的剪刀差还不够大,还不足以刺激老百姓选择新能源车,如果生产企业能在这方面起到表率作用,例如让价格能继续下浮30%左右,我认为会极大的刺激老百姓对于新能源车的消费需求。”
以上就是今天的环保视野,感谢您的阅读。东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资讯我们明天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