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投资逻辑明晰 技术与管理溢价企业吃香
一、环保相关表述解读
1、大气治理仍是未来政策重点,治理效果变为核心考量
本次政府报告由2015年工作回顾、“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与重大举措和2016年重点工作三部分构成。
大气污染治理,是在三个部分中均有提及的环保命题。其中,2015回顾中雾霾问题的高度重视、十三五目标中对空气质量天数的明确目标,以及2016年计划中对大气治理相关的能源结构调整、能源净化和污染车辆淘汰等作出细节部署,三次提及共同表达了对大气治理的重视。
我们认为,由于雾霾可视性强、民众健康敏感度高等特点,我国大气治理仍将是“十三五”期间环保工作的重点方向。投资机会将不再于火电厂超低排放改造,能源净化、煤炭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及焚烧设备的环保改造/更新换代等都将得到实质化的落实。
距离2013年大气十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至今,已有将近3年的时间,火电厂烟气排放标准已经降至严水平,超低排放改造订单呈现井喷之势,各项工作有效推进。但大气治理仍是环保政策首当其冲的方向,表达了政府以环境治理效果为终诉求的决策思路,不达效果绝不罢休的决心。我们认为,从政策制定、到举措落实,终到治理效果,尽管尚需时日,但整条政策逻辑链条的连贯性决定了,环保市场的放量是高度确定的。
2、治水与土壤修复板块
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将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此前,市场对于行政资源有限情况下,各个板块无法同时爆发的担忧,有望随着近期环保部水、大气、土壤三个环境管理司成立而逐步消除。我们认为,随着各个部门职能捋顺,各板块的治理行动有望同步推进,水气土三条环保投资主线更加清晰。
在以治理效果为导向的市场环境下,环保旧市场秩序中以政府关系为核心优势的竞争格局被打破,具有技术储备和管理机制的企业,将依托技术与成本优势,实现跨区域的市场扩张,技术与管理溢价将得到极大的发挥空间。
3、第三方治理有望得到实质化落实,工业治污板块值得重点关注
本次报告中,在2016年计划部分提出,广泛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自2015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至今,我们并没有明显感觉到第三方治理市场的显著放量,投资者也基于实体经济的下行趋势,对工业治污板块的市场前景保持了怀疑。2015年的投资热点,基本集中于市政环保PPP方面。我们认为,第三方治理的实质性落地,将有望焕发工业治污板块的生机。尽管工业企业的景气度上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巨大的存量市场已经足够诱人。
4、部署PPP核心要点——资金与制度建设,投资逻辑有望在2016年得到证实
本次报告中,在2016年计划的供给侧改革部分中提出,大幅放宽电力、……、市政公用等领域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在深挖内需潜力部分提出,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用好1800亿元引导基金,依法严格履行合同,充分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热情。
我们认为,2015年作为PPP元年,国家相关政策频繁落地、各地方政府PPP项目库不断丰富,以及环保企业PPP订单纷至沓来,让二级市场仍对环保PPP充满了期待。
但纵观整个行业,订单执行与业绩落实都尚未出现普遍且实质的进展,部分投资者因此对其投资逻辑产生怀疑。
本次报告从PPP的核心要点——资金和制度方面对做了部署,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表达了国家对于盘活社会存量资金,参与水务电力等板块建设,从而拉动基建投资的思路。环保PPP有望在启动资金和偿付模式等方面完善后,于2016年迅速启动,投资逻辑得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