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后期起,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化石燃料储量的不断减少已成为人们不得不关注的突出问题。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能源安全的考虑,很多国家把视线转向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上,其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当前,不合理的化石能源补贴占用了财政资源,加剧了环境恶化、公众健康以及气候变化的风险,削减了对能效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资。4月19日,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升波在北京召开的“化石能源补贴”研讨会上表示,“我国将科学制定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化石能源改革路线图,有计划有步骤地取消低效的化石能源补贴。”
冯升波介绍说,中国的化石能源补贴改革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和经济的多个层面,需要放在当前的经济和体制改革的大环境,特别是当前税制改革的框架下,综合考虑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制定有效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以减少化石能源补贴改革给社会和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化石能源补贴不利应对环境风险
2015年11月2日,英国智库海外发展研究院(ODI)和研究集团石油变革组织曾发布一份联合报告分析称,尽管承诺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来应对气候变化,但G20成员国每年的化石燃料补贴支出达4520亿美元,这相当于在可再生能源补贴上支出的4倍。G20对化石燃料的热衷远超清洁能源技术,这就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更加困难。
报告指出,虽然G20成员国在2009年和2014年G20峰会响应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补贴的号召,但是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2013年和2014年,G20为化石燃料生产提供的资金包括每年近780亿美元的国家补贴、2860亿美元的国有企业投资、及880亿美元的其他公共财政支持。其中俄罗斯是提供补贴高的国家,约230亿美元;尽管奥巴马呼吁废除化石燃料补贴,但美国的国家补贴超过200亿美元;中国国有企业对化石燃料生产的投资是G20中多的,每年近770亿美元。
需重新审视化石能源隐性成本
“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似乎比化石能源要高的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化石能源的环境成本、社会成本并没有内在化,没有体现到其价格当中。我们要重新审视并逐渐淘汰化石能源补贴,理顺合理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让不同能源品种能够真正公平竞争。”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总干事卢思骋表示,各国应尽快取消对化石能源的各种显性和隐性补贴。
“以煤炭作为例子,从煤炭的开采、运输、发电的整个过程,造成了地层、植被、道路、空气等诸多环境破坏,并且因为使用煤炭作为能源,人们得病的几率也更高,会造成大量的医疗支出。而可再生能源却并没有诸如此类的外在成本,所有成本都体现在价格上。将化石能源的外在成本内在化之后可以发现,其实可再生能源远比化石能源便宜,可惜大部分的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但我们相信在中国启动电改、探讨实施资源环境税的背景下,会有很好的机会去逐步取消化石能源的各种补贴。”卢思骋解释说。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顾问杨富强指出,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化石能源及能源的定价机制,特别是煤炭的生产和消费,使价格真实的反映资源、环境、气候等外部成本,主要方法可通过制定合理的煤炭资源税、环境税和碳税实现。当前迫切的是在制定环境税相关政策的过程中大幅提高税率水平。此外,建议取消煤炭环境进口税,促进煤炭的减量化、清洁利用及清洁能源替代。
因空气污染死亡人数将减少一半
虽然说当前对于化石燃料的隐性成本,科学界尚未达成共识,对于如何在未来几代人(想必更富裕)和当前一代人之间分摊对抗气候变化的开支,也存在分歧。但即便只是看化石燃料补贴的那些容易被量化的缺点,其影响也足以称得上是糟糕的。
货币基金组织(IMF)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估算,化石能源补贴的总成本达5.3万亿美元之巨,相当于GDP的6%,比所有政府的医疗卫生支出还要高。这其中大的份额补贴到煤炭当中,而这正是污染严重的燃料。对化石燃料补贴多的是中国,达2.3万亿美元。
报告作者所计算的更广泛成本包括污染对当地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变暖、交通拥堵和免税的成本等。报告认为,如果结束补贴,因室外空气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将减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