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市场行情】如何应对与日俱增的减排压力,缓解日益严峻的减排形势,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问题。在及我国环境减排的双重压力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已经迫在眉睫。截至目前,已经进入全面冲刺阶段。
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渐行渐近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能源消费量不断攀升。根据环保组织“碳计划”公布的2013年碳排放量数据,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超越欧盟,引人关注。2014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接近355亿吨,中国排放量高达97.6亿吨,位居世界。
全国碳交易市场建立渐行渐近
中国政府的碳约束目标是: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2016年4月22日,中国签署《巴黎协定》,承诺将积极做好国内的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展现了气候治理大国的巨大决心与责任担当。
2013年6月18日,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所正式开市,成为个开业的碳排放权交易所。
2015年的中国碳市,迎来湖北和重庆两个市场的交易履约,使得覆盖的试点企业比上年增加约400个。
2016年1月1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气候[2016]57号,以下简称《通知》),旨在协同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确保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2016年4月,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尽快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及配套实施细则,确保2017年启动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