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围城警钟长鸣 巨量垃圾何去何从?
资讯中心


围城警钟长鸣 巨量垃圾何去何从?

2016-07-19 15:39:06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老崔 关键词:垃圾处理垃圾围城固废处理阅读量:54709

导读:人人皆知垃圾围城,却鲜有人给出破局之策。上海垃圾外运的新闻将民众的视野聚焦在垃圾处理上。
  【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人人皆知垃圾围城,却鲜有人给出破局之策。上海垃圾外运的新闻将民众的视野聚焦在垃圾处理上。如此巨量的垃圾来自哪儿,将去向哪儿?有哪些危害,又带来怎样的思考?



围城警钟长鸣 巨量垃圾何去何从?
  
  上海等不少城市垃圾外运“以邻为壑”的行为让不少人义愤填膺,国家及地方政策频繁出台落地,专项资金不断投入,为何自家的垃圾却还是处理不了,后走向人人喊打的偷运偷倒之路?
  
  来自哪里?
  
  如果要问世界上有什么东西的数量只增不减,相信令人窒息的垃圾能够,甚至勇夺魁首。英、法、美、日等发达国家曾经如此,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现在仍旧如此。
  
  只增不减的垃圾来自哪里?显而易见,城市化与工业化高速推进是直接原因,工业废物、建筑垃圾、过度消费及一次性用品导致的城市及生活垃圾等,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元凶。我国目前城市化率为55%,由此可以预见,垃圾围城的矛盾将更加激化。
  
  早在2010年,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团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垃圾产量每年为10亿吨,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分别为4亿吨、5亿吨,垃圾增量维持每年5%~8%的速递。五年已经过去,有业内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垃圾增量已经突破10%,垃圾总数在都是数一数二。
  
  一个工厂,一个快递,一碗残羹,一张废纸……如果愿意抽些时间思索一下,我们可以发现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在每年10多吨的垃圾产量中,多少有一份“功劳”。
  
  去往何处?
  
  既然垃圾数量暴增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那么如何处理这些来自各个领域的垃圾,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课题之一。
  
  填埋、焚烧,作为垃圾处理的两大主流方式,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适用。填埋成本虽然低下,但大量占用耕地、存在渗滤液下渗风险等制约因素,已经使其进入了瓶颈期和转折期。焚烧作为主流方式,获得了广泛推广。根据国家相关规划,全国生活垃圾焚烧能力2020年将超过40万吨/日,2025年可达50万吨/日。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中填埋法处理的垃圾占70%,焚烧的占5%。填埋已经临近瓶颈,焚烧又遭遇邻避困境,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如此巨量垃圾的终归宿在哪里?
  
  以出镜率颇高的上海为例,超过2300的人口,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可谓“垃圾围城”的典型代表,全上海的垃圾处理厂超负荷运营,仍然力不从心,故而起了歪心思,搞起了对外输出。其实,上海也是城市垃圾处理遭遇困境的一个缩影。
  
  但处理能力不足,不能成为以邻为壑的理由,着眼于提升处理能力,攻克研发新无害化技术,提升垃圾焚烧透明度,做好垃圾“减法”才是“十三五”生态环保的题中之义。
  
  有何危害?
  
  数量暴涨,又无处可去,如此一来,城市垃圾所带来的危害,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阻碍。
  
  具体而言有哪些危害?占据大幅耕地、污染地下水源、土壤重金属污染、污染局部大气环境……更有甚者,不但污染环境,更直接夺人性命。去年发生的深圳渣土受纳场滑坡事故就是好的证明,敲响了垃圾围城的警钟。
  
  2000年开始试点垃圾分类的八大城市,在16年后仍旧还是试点。按道理讲,民众环保意识已经大幅提升,国家政策法规也多次强调,缘何一个垃圾分类仍旧蜗牛般,慢吞吞,无建树,值得深思。
  
  再继续深度思考,或许,垃圾围城的真正危害,不会仅仅局限于一个人的危害或一座城的悲哀,而是一个国家的兴衰。
  
  结语:反思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但亚里斯多德怎么也不可能预料到,2000年后的城市建设成这般模样,给人们带来更好生活的同时,也带来更多难以估量的垃圾。
  
  当然,为了更好生活,人们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吕氏春秋》有言: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对于垃圾处理的现状,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社会企业及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只会越来越好。
我要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环保在线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环保商城:

气浮机曝气机COD测定仪TOC分析仪污水提升器带式压滤机格栅除污机污泥泵潜水搅拌机污泥浓缩机污泥搅拌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高压清洗机油烟净化器板框压滤机无轴螺旋输送机气体分析仪烟尘检测仪油雾净化器超声波清洗机泳池水处理设备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hbzhan@vip.qq.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9680
环保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环保在线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环保在线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环保在线网

抖音号:hb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环保在线

公众号:环保在线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环保在线

快手ID:2537047074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