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河治理广州样本 多方合力共治“母亲河”
2016-08-19 08:39:53来源:南方周末 编辑:筱阳 关键词:流溪河污水处理设备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阅读量:33056
导读:一个城市政府的殚精竭虑,一场持续两年的社会试验,一批民间组织的固执坚持,引发了广州一条重要内河的保护意识觉醒。
【中国环保在线 地方新闻】一个城市政府的殚精竭虑,一场持续两年的社会试验,一批民间组织的固执坚持,引发了广州一条重要内河的保护意识觉醒。当我们在关注政府如何优化调整供水格局时,更广阔的思考视角是,一条城市河流如何实现社会共治。
“对于老广州来说,流溪河就是母亲河。”2016年8月6日,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说。
这是珠江的支流,也是一条全流域在广州境内的河流,老广州人喝着流溪河水长大。因水质问题,先是2010年广州将西部三大水厂的取水点搬离流溪河,2016年7月,广州市举行听证会,对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相应进行调整。
这亦是中国城市河流的缩影,一面是城市规模扩张、人口剧增与沿河居民要求发展的现实,一面是流域生态保护、水质改善的城市梦想。
当广州市政府为这条“内河”殚精竭虑时,社会力量起而行之,以有别于政府的资源和视角切入流溪河保护,为我国河流治理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样本。
两年乡村试验
2016年8月10日,广州市环保局长杨柳来到乐明村时,3户村民正尝试在农田里养殖澳洲淡水龙虾。放在两年前,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绿芽基金会”)副秘书长张志强刚开始驻村时,当地人肯定不会接受这“异想天开”的建议。
乐明村位于流溪河上游的广州市从化区,距离广州市区车程两小时。一条溪水由此发端并汇入流溪河。在这里,一场守护流溪河水源地的乡村试验已经默默进行了两年。
2015年一整年,张志强都住在乐明村。他负责的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在乐明村推广生态农业,让全村179户村民不使用农药化肥。
在流溪河上游,滥用农药化肥造成的农业污染是主要污染源,这也是中国农村普遍面临的面源污染。张志强做过检测,刚出山的清泉流经村庄和农田后,水质降为三类水。
长年过度施用农药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化严重,村里主要种植的砂糖橘没了收成。因为身处流溪河水源地,村民不能大规模养殖牲畜,本已为水源保护做出了牺牲。如果理由仅仅是“爱护水源、保护环境”,张志强自己都觉得开不了口。即便开口,也没有人理会——对于乐明村而言,他只是一个外来者。
“没有人天然地会为环保埋单。如果你提供的替代方法不经济,他们为什么要选择更生态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张志强指出,这是他入驻乐明村后,时时思考的问题。
另一个公益组织阿拉善SEE珠江项目中心也投身于这场乡村试验,中心主席颜俊经常张罗会员企业家们到村里看一看,感受乡土风光的同时,为其发展出谋划策。张志强则组织部分村民成立了一个合作社,帮助他们销售自制的青梅精、青梅酱等加工农产品。
乐明村开始慢慢接受这些外来者。2015年8月,张志强抓住每一位相熟的村民,去听一位中国台湾来的专家讲解生态农业。隐藏来意驻村近一年后,这场乡村试验终于破题。
20个村民来听生态农业培训,第二天跟着中国台湾专家走访果林的只剩6人。而专家给出建议,要用益生菌堆肥改良土壤,停止使用农药化肥,同意参与的只有1人。张志强当时感觉很迷茫。
村民赵银玲就是“吃螃蟹”的人。“大家觉得用了农药化肥才有效益,堆肥万一不成功白费力气。”赵银玲以前在城市打工时听说过“生态农业”,既然有专家指导和志愿者帮忙,她决定试一试。
还有一个本土企业广汽本田也加入到这场农村试验。2015年末,广汽本田把目光放在了流溪河水源保护上。该车企的环保公益项目负责人来到村里调研时,正看见赵银玲利用废弃的旧屋子,将杂草、树枝、牲畜粪便等堆集起来,把益生菌扩繁后,开始堆肥。看到保护水源的方法可以这样落到实处,广汽本田开始筹划扩展这场乡村试验。
到2015年末,有机堆肥开始成为合作社的一项集体活动。张志强和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们共同制定章程,逐条讨论通过。“其中一条是,如果不使用生态的方法,一旦被发现就要退出合作社。”合作社还在摸索其他生态农业方案,如稻田养殖龙虾,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为龙虾提供饵料,龙虾的排泄物为水稻提供生物肥。如果成功,每亩稻田能增收3500元-4000元。
合作社也借助公益组织的社会资源,帮助村民们分担风险。有企业家出资替村民买果苗,等到收获时节,村民再回馈以等值的水果。村民们还给合作社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良源物予,寓意是在流溪河水源地做良心农产品,分享给社会,以谋求当地长远发展。
环保局长的请托
既要促进乡村发展建设,又要保住硕果仅存的流溪河水源地。面对这样的难题,试图给出答案的乐明村试验吸引了众多关注。
8月10日的一场启动仪式,成为多方共治流溪河的一个缩影。会上有广州市环保局、广汽本田、绿芽基金会及阿拉善珠江中心相关负责人,恰好代表了政府、企业、民间的三方力量。
作为广州本土企业,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郑衡希望为流溪河保护做点事,该公司决定参与并延续这场试验。广汽本田和绿芽共同策划了流溪河水源地保护行动,期项目为期3年,将建立三个生态基地——益生菌堆肥基地、生物防治基地、生态养殖基地。
“环保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我们推动村民自组织,在社区发展和社会治理中实现河流保护。”除了乐明村,还有许多村庄处在流溪河水源地,颜俊正在思考怎么让这个乡村试验在更多地方扎根。
而广州市环保局的现身似乎预示着对民间试验的认可。启动仪式前,市环保局长杨柳在留言簿上写下祝辞:“心中的流溪,梦中的河。”
27年前的一个秋夜,刚参加工作不到半年的杨柳次来到流溪河,在上游的流溪河水库做水质监测。“当时被流溪河的水、流溪河的气质、流溪河的风光深深震撼。”
27年后的流溪河,气质不似当年。它和中国每一条流经城市的河流有着相似的命运。“由于广州城市建设的发展,流溪河下游特别是白云、花都境内河段,水质很不理想。但是上游,特别是大坝(李溪坝)以上还保持着良好的状况。”杨柳在启动仪式致辞中说。
对于流溪河的生态保护,广州市政府不可谓不重视。近二十年内,有四部关于流溪河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流溪河专项整治行动也进行了十多次。2013年12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广州市流溪河流域保护条例》,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对流溪河实施全流域专门保护。2015年10月,广州在全市河涌整治的背景下公布51条河涌“河长”名单,作为一条广州市内河,流溪河市级层面的“河长”由时任市长陈建华本人担任。
环保部门无疑压力很大。2013年7月,杨柳做客广州市政府纠风办主办的《行风面对面》电视栏目,主持人询问他能否理解市民们对流溪河污染严重的焦急时,杨柳回答:“为什么不能理解,我也是广州市民。”
如今,面对聚集在一起的各界人士,杨柳一再请大家多帮忙:“刚才有人说感谢我们(政府),其实相反,应该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政府感谢社会力量支持。政府只能做主导,出台政策和方案,真正有效的保护来自社会方方面面。”
听说张志强读大学时学的是社会工作,杨柳很欣慰:“你这个专业好!河流保护不只是技术问题,终归是社会管理问题。”他似有无限感慨要发,停半晌后说,等到10月假期他再来乐明村,自掏腰包买点小龙虾。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