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日前媒体的报道消息称,2015年以来在国家多种政策影响下,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但政策驱动型市场的不可持续性已经开始显现。财政补贴政策近期将有所调整,未来财政补贴政策将在提高技术门槛的基础上提高。
根据行业协会和机构预测,2016年全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达到50万至70万辆。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说,与此同时,相关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新车型上市速度明显加快,车的高速度、续驶里程、能耗水平都得到大幅提高,消费者可选择的范围在逐步扩大。
“但总体上,这还是一个政策驱动的市场,它的不可持续性已经开始显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指出,从2016年起,国家补贴政策开始退坡。我国的电动汽车面临一大挑战,就是随着政府补贴政策进入退坡通道,电动汽车性价比提高的进程,能不能跟上政策退坡的进程,并在退坡周期逐渐走上主要依托市场自行发展的道路。这已经成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成败的一个关键。
在陈清泰看来,种种情况表明,我国电动汽车正从产业发展的导入期走向成长期,相应地,电动汽车发展动力已经到了由政策驱动向创新政策双驱动的转型期。购车补贴的退坡,确切地说是政府支持政策向促进创新的转型。也就是在购车、补贴逐步递减的同时,政府应在研发环节加大支持力度,集中资源支持企业在动力电池、核心零部件、电控技术、轻量化、智能化等方面突破技术瓶颈。
补贴政策将做四大调整
对此,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发展新阶段,补贴政策需调整、跟进。未来,补贴政策将提高技术门槛,完善补贴标准,健全监管体系,并建立市场化的发展机制。
补贴政策对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净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宋秋玲表示,补贴政策近期将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是在提高技术门槛的基础上提高财政补贴政策。在保持2016—2020补贴方案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进入推荐车型目录的企业和产品的门槛,使技术先进、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能够获得财政补贴,相反的就得不到补贴,从而推动企业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优势企业做优做强。
二是完善补贴标准。补贴标准应在弥补成本差价和促进技术创新上实现基本平衡。目前,新能源汽车成本随着规模效应已逐渐下降,部分车型的成本下降较快,有必要根据产业发展、推广规模、成本变化等因素进一步完善补贴的标准。
三是健全监管体系。目前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监管还是比较薄弱,监管手段相对落后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信息化、网联化的特点形成鲜明的反差。有必要加快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监管平台,掌握车辆的生产、销售、安全运行、充电设施的运营情况。行业主管部门要强化行业管理,严格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准入,加大产品一致性的抽查和处罚力度。
四是建立市场化的发展机制。相比直接的财政补贴,借助市场力量激励和倒逼企业把更多资源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上,可以避免部分企业对政策的过度依赖和骗补的行为。建立市场化的扶持机制是中长期的政策调整方向。下一步,将积极配合工信等部门加快建立相关制度,确保财政补贴政策退出后新能源汽车扶持的力度不断档。
告别普惠式补贴
宋秋玲进而指出,“财政普惠政策对培育新能源汽车初级市场是行之有效的,也是通行做法,但长期执行企业容易患上政策依赖症、软骨病,缺乏技术开发和产品升级的动力和压力,行业容易出现低水平的盲目扩张。”2016年初,媒体报道个别企业试图通过发布虚假推广数量信息等手段骗取财政补贴,对新能源汽车行业造成严重影响,针对新形势、新问题,急需财政政策进行调整。
因此,“迎接挑战的关键是进一步突破核心技术,实质性地提高我国电动汽车的竞争力。”陈清泰提醒,“如果某些重要的核心技术没有进一步突破,电动汽车将始终受到半途而废的威胁。企业必须审慎预估政策退坡之后与燃油车抗衡的情景,理性配置研发和产能扩建的投入。”那么,补贴政策退坡,发展势头正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否会受影响?
宋秋玲表示,在提高技术门槛的基础上,财政部将配合工信部提高财政补贴政策,对促进技术进步、支持规范守信的企业会起到激励作用,在保持2016—2020补贴方案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进入推荐车型目录的企业和产品的门槛。
“使技术先进、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能够获得财政补贴。”宋秋玲称,财政补贴政策的调整还将体现在完善补贴标准,健全监管体系,建立市场化的发展机制等方面。其中,补贴标准应在弥补成本差价和促进技术创新上实现基本平衡,“下一步将配合工信部等加快建立相关制度,确保财政补贴政策退出后新能源汽车扶持的力度不断档”。
在陈清泰看来,我国电动汽车正从产业发展的导入期走向成长期,相应地,电动汽车发展动力已到了由政策驱动向创新、政策双驱动的转型期。购车补贴的退坡,确切地说是政府支持政策向促进创新的转型。“在购车、补贴逐步递减的同时,政府应在研发环节加大支持力度,集中资源支持在动力电池、核心零部件、电控技术、轻量化、智能化等方面突破技术瓶颈。”
如何平稳“驾驶”
而对于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来说,在后补贴时期,我国电动汽车可参考积分制模式,制定中国电动车积分制辅助实行补贴,推动节能和减排。他建议,实施积分法应将减少耗电、减轻二氧化碳排放与积分相挂钩;改革现有耗油量的计算方法,重新定义百公里耗油量;电池并不直接算进积分,而是给予企业更多的自主选择性;责任分和积分区分开来,企业责任分不够,不仅拿不到补贴,还要受到处罚。
“对于企业来说,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必由之路。”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勇说,企业应继续加大研发人员和资金投入,通过规模生产、轻量化等手段,推出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有性价比优势的电动汽车产品。同时,不断丰富新能源汽车产品线,扩大消费者的可选择范围,比如说提供面向分时租赁商的个性化定制产品。
前不久,《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外公布,宣告网约车将正式合法化。而新能源汽车以用车成本低、政策优势(包括补贴、不限行不限号)等优势,成为做网约车的*。滴滴出行副总裁杨峻表示:“商业模式创新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今后新能源汽车推广中,还需加强分时租赁、换电、车电分离等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新能源汽车成本随着规模效应已逐渐下降,部分车型的成本下降较快,有必要根据产业发展、推广规模、成本变化等因素进一步完善补贴标准。相比直接的财政补贴,借助市场力量激励和倒逼企业把更多资源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上,可以避免部分企业对政策过度依赖。财政部将配合工信等部门加快建立相关制度,确保财政补贴政策退出后对新能源汽车扶持的力度不断档。
(参考资料:经济参考报、人民网、科技日报、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