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民法典之后,我国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下称“法典草案”)于近日公开征求意见。法典草案分为5编共1188条,对现行有效的30多部生态环境法律、100余件行政法规、1000多件地方性法规进行了系统整合、编订纂修、集成升华,足见国家层面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经过4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基本建设形成‘1+N+4’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但整个生态环境法律体系仍然偏重于污染防治,而且现行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由单行法组成,具体规范之间仍有重叠和冲突。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有利于对现行规范进行协调和发展,提升生态环境立法体系化水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环境法教研室主任曹炜认为,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内容较为全面,覆盖了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以及绿色低碳发展这三大重点领域。
为帮助理解法典草案,《中国环境报》提炼出其中十大亮点,即: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中国特色、关注新领域、回应基层诉求、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填补立法空白、化解冲突条款、提高法律适用、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当市场增量需求见顶,法典草案的新增条款、多个首次,无疑释放出新增长信号,静待从业者挖掘。
本文将重点聚焦其中两大关键点,探寻其将带来的新机遇。
新增化学物质、电磁辐射和光污染防治条款
在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等常态化污染防治之外,法典草案于污染防治编特别设置“其他污染防治”第九分编,重点关注近些年热点环境议题,包括化学物质污染风险管控、电磁辐射污染防治以及光污染防治。这其中,化学物质与新污染物关系密切,是自《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印发以来,备受重视的一大细分环保领域。因其涉及化工、环保、卫生等多个领域,防治工作复杂,也成为当下制约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新难点”。
对此,法典草案中明确,“国家加强化学物质污染风险管控,建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要求组织开展化学物质污染风险评估,从生产、进口、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处置各环节控制有关化学物质排放。就在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规定“对于生产或使用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和公约中明令禁止的新污染物的新改扩建项目,要坚决不予审批。”
我国是世界最大化工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新污染物来源广泛,涉及行业众多、产业链长、治理技术研发难度大。管控从严,首先意味着需加速构建新污染物常态化监测体系。目前,地方政府已经行动起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比如甘肃省,近年来先后投入资金510万元,用于新污染物调查、监测和治理;比如云南省,通过投入资金组建技术组,高效推进“滇池流域新污染物预警和综合治理模式试点项目”。可见,随着新污染物治理要求不断提升,项目会加快落地、资金投入会增加,从业者也将有更多机会参与其中。
生态环境部发言人还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督促各地强化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评文件质量管理,并对未按要求开展环评工作的,依据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加强建筑垃圾、新三样等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对于行业普遍关注的垃圾分类、餐厨及建筑垃圾处置、新能源有关废弃物处理问题等,法典草案中亦有所明确。第二十一章首条即规定,“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要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有效覆盖;关于垃圾处理费,要“体现分类计价、计量收费等差别化管理,并充分征求公众意见”;建筑垃圾污染防治方面,要“按照规定将建筑垃圾污染防治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在施工合同中明确工程施工单位的建筑垃圾污染防治责任”;废旧风电机组叶片、光伏组件、动力电池等处置,要“按照规定开展精细化、无害化拆解、处置”。
其中,建筑垃圾处置与利用尤其受到重视。法典草案中指明,对于未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报备案、未及时清运施工过程中产生固体废物、未按照规定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利用或者处置的工程施工单位,有关部分有权责令其改正,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既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附加产物,又与循环经济发展相关,建筑垃圾资源化也是近几年环保装备技术研发的重点。《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提出,要推进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分级利用,到2030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5%。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到2030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人民币。
“新三样”固废即废动力电池、废光伏组件及风机叶片等固体废物,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产物。在2024年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曾明确表示,将继续强化废动力电池和废光伏组件及风机叶片拆解处理的环境监管,根据“新三样”固废循环利用技术研发进展,适时修订完善相关污染控制技术标准。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废动力电池和废光伏组件及风机叶片等六类废弃设备及消费品的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工作也在如火如荼推进当中。
不仅如此,“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实施,亦明确要求加强回收循环利用能力建设,拟支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加快设立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并加强回收循环利用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培育一批资源循环领域骨干企业。
倒计时5天,环保人专属线上展即将启航
作为承载着护航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历史使命的鸿篇巨制,生态环境法典将以更牢更密的法治之网,守护好绿水青山,也为从业者指明发展方向。转型升级的机会近在眼前,把握好契机很重要。
为广大中小环保企业提供展示平台,5月13日至16日,环保在线将整合会员企业、采购商、观众资源再出发,打造行业专属“云”盛会——2025第11届视环会。现向全网发出邀约,我们坚信,每一个优秀的品牌都值得被看见!
来参展,不仅能收获来自百度、搜狗等9大搜索引擎,以及抖音、快手、视频号等10大短视频平台的目光,还有一年延展服务,全天轮播,性价比拉满;来逛展,不仅可以前排围观国产环保装备创新成果,直接与供应商对话,还能够参与留言互动,即时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