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展会报道】一带一路靠什么引进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走出去呢?要让什么走出去?怎么走出去?的确,古老的丝路焕发新机,驼铃再次叩响时代命题。随着资本、供给相继出发,一个常常被忽略却又不容小觑的领域就是,一个充满活路的水务板块正朝向我们昂扬走来。
这是一次关于绿色中国与“一带一路”的头脑风暴,这是一场关于水务企业供给改革与自主创新的思想盛宴——
三天近35场研讨会,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0名专业观众,凝聚水务共识、谋划绿色发展,承载时代使命,2016中国水博览会(下文简称“水博会”)将于11月15日精彩启幕。
务实的水博会彰显魅力。在新经济常态的背景下,从中国水务的交流平台到实现水务产业链展区全覆盖,从企业与政府、协会、院校的桥梁到深度挖掘水务市场供求信息,从展示品牌形象与技术成果的舞台到助力水务企业寻觅价值大化……来路漫长,过去的27年里,水博会始终依托于中国水业庞大的市场空间,将水务企业与组织协会有机融合,通过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旨在从下到上真实反映出行业发展远景与企业诉求。
事实上,作为目前国内水务行业展品全面,主办、市场影响面广的品牌展会,水博会早已焕发出别样精彩。早在2007年,强强联合的格局便已奠定水博会的深厚根底:世界领导展览机构—德国法兰克福展览与中国主办方—中国水利学会携手主办。随即,凭借丰富的运营经验与雄厚的品牌影响力,水博会始终坚守高品质的展会组织服务,旨在满足广泛展商的量体裁衣的定制化需求。
这不,近年来,“走出去”成为环保行业备受热议的话题。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走进黄金期,水务产业走出去的道路更为畅通,亦变得更加急迫,布局走出去战略,成了国内众多水务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命题。在大量基建互联互通工程中,沿线国家对环评的要求普遍较高:诚如沿线国家普遍存在饮用水安全保障、水污染防治与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众多业内人士指出,避免“污染转移”、形成一条“绿色建设”丝路的同时,“一带一路”也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需求。
更为利好的消息是,得益于良好的宏观经济与日渐成熟的资本市场,环保标的并购成了水务企业海外探索的亮点之一。一年逾200亿的海外并购,大量互联互通的项目资源,纷繁多样的先进技术……遍地机遇的时代,“走出去”即是掘金。然而,就像是任何一次远征,出海从来不易。对于大多数水务企业而言,外面的世界也充斥着无奈:标准、法规、政策、管理……差异无处不在,稍有不慎,机遇就可能是“硬币的另一面”。
那么,如何借力“一带一路”战略,在提升水环境安全保障能力之际,实现中国水务的技术、资本输出?在此次水博会上,由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建设行业分会、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科学院CAS-TWAS水与环境中心协办的“2016中国水务企业走出去论坛”或将给出答案。
图为2016中国环保企业走出去论坛暨“一带一路”环境科技与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日程
由中科院合作专家带来《“一带一路”水务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的深入剖析;由中科院水与环境中心主任杨敏带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业合作构想》的市场展望;由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资深学者带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介绍与水务企业走出去思考》的理性见解;“一带一路”环境科技与产业联盟企业成员带来的《环境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案例与经验介绍》的范例解析……而为了上述时不我待的机遇,水博会已经坚守了二十余载。
同样是在11月16日,为更好增进我国水务企业与海外市场的深入发展,促进中国水务与别国环境技术交流的深度合作,“一带一路”环境科技与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届时将正式召开。据公开资料,上述产业联盟由中国科学院水与环境中心,联合国内众多水务品牌大咖共同发起。
而在未来,水博会能否在高品质水务供给领域,通过以政策为导向、以行业为基础再续水务盛会,不妨拭目以待。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