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所称的南湖沟又称杏村排涝干渠,是池州城区排涝的主要渠道,其东接池州清溪河,西接白洋河,全长1100m,其中900m被一房地产项目所覆盖,属于暗河。由于其排涝汇水面较广,甚至附近的池州二院水塘、一些尚未进行雨污分流的老旧小区的生活污水终都会进入南湖沟,所以南湖沟渠道内淤泥较深,水环境严重污染,周边居民意见很大。
“夏天我和老伴经常到河堤上去散步,因为必须要经过南湖沟一段,经常很远就能闻到一股异味。”不久前,张阿姨介绍说,自从池州搞海绵城市建设、开始整治南湖沟之后,她们小区周边以及出行路上的环境慢慢变好了,至少南湖沟周边异味明显好多了。“现在,我和老伴出行再也不用像以前老远就开始绕道了。”张阿姨开心的笑着说。
像张阿姨一样感受变化的不是少数。2015年池州市成功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后,该市目前正着力打造全国新型中小城市海绵建设城市新样板,力争建成水资源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环境质量优良、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这其中就包括黑臭水体的整治工作。
据介绍,2015年池州市住建委对该市主城区27个现状水体进行了环保监测及城市黑臭水体识别公众问卷调查,并及时对外公布了10处拟整治的城市黑臭水体名单,让市民能在时间了解城市水体的真实情况,增强了广大市民的城市主人翁意识。这10处拟整治的黑臭水体包括:南湖、南湖沟、中心沟、观湖、平天湖排涝沟、二院水塘等。
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小汪对院前水塘的变化也是深有感触,由于早期污水管网建设不完善,在周边居民生活污水及周边部分雨污水合流影响下,池州二院门前的水塘一直严重污染。“好多住病人和家属散步散到水塘边时,看见脏水经常直皱眉头;其实我们上班更烦。”得知水塘即将整治之后,汪护士非常开心:“环境变好了,我们以后工作心情都会好多的。”
池州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该市主城区10处黑臭水体的详细调查,分析黑臭原因并提出整治方案,又对方案进行详细的设计,“力争整治后水体不黑不臭,无黑苔,无富营养化及大规模蓝绿藻爆发,提高水体透明度;同时构建健康、完善的水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使其长久保持稳定水质;并不断提升水体景观质量,改善水体周边景观环境。”
眼下,池州市正按照依托优良的生态本底,融合新型城镇化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坚持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有效利用,探索具有池州特点的城市建设模式。正如池州市住建委主任张良浩所言,几年后,池州必将建成一个水资源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环境质量优良、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首批海绵城市。
原标题:安徽池州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 向城市黑臭水体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