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原创视点】聚焦时事要闻,追踪环保动态,关注现场,《环保视野》为您一网打尽每日新环保快讯。
2016中国新能源汽车年度记忆 重塑中产业获新生
“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历经去年持续发酵的“骗补”冲击波后,这是新能源汽车在新岁伊始允下的承诺。
2016,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元年,也是其从产品导入期走向成长期的关键年。随着近年来雾锁迷城渐成常态化,新能源汽车产业良性发展更是尤显刻不容缓。据《证券日报》报道,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洁在日前召开的电动汽车百人会上曾公开表示,解决雾霾主要依靠能源结构转型和清洁能源的替代,加快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就是其中重要一环。
另据工信部消息,仅在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逾51万辆与50万辆,连续两年产销量居世界首位。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受益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推广量已超过余百万辆,占市场饱有量的的半壁江山。在配套产业链方面,我国在去年新建公共充电桩超10万个,这一数字是2015年的10倍。
在产销量规模日臻提升的同时,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亦得到了显著提升。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与2012年相较提升了1.7倍,价格下降了60%。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已基本满足公众日常出行刚性需求,社会热刻度也有明显提高。同年,比亚迪、吉利、北汽等多家中国车企进入新能源乘用车前十,并实现了技术、服务、设备的协同“出海”。
然而,作为新兴战略产业,新能源汽车亦有自己的“成长烦恼”。一边是核心技术缺乏、充电设施建设不足等老生常态的行业痼疾,另一方面新问题浮出水面:部分企业过度依赖补贴政策,行业准入门槛与监管体系仍有待补齐短板。不少人担忧,随着2020年扶持补贴退出历史舞台,渐入黄金时代的新能源汽车能否延续高景气发展态势。
补贴,无疑是2016新能源汽车高歌猛进的主旋律。为了拿到高额的补贴,一些企业铤而走险,不惜通过造假骗取财政补贴资金。为此,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终在2016年尾现出庐山真面目。在四部委联合印发的《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中明确,将通过整完善推广应用补贴政策、落实推广应用主体责任、建立惩罚机制等,补齐新能源汽车补贴“洼地”。
2017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国家对各类车型2019—2020年中央及地方补贴标准和上限,在现行标准基础上退坡20%。再加上地方补贴相应退坡,新能源车的总补贴退坡幅度甚至可达40%。舆论认为,在产业补贴日渐退坡直至消退的同时,将倒逼一些中小型新能源车企进行深度整合,以此倒逼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降低成本。
也就在收紧“福袋”之际,新能源汽车再迎产业新政。工信部日前正式印发《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提升新能源车企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被视作此番新规的重中之重。据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指出,《管理规定》从三方面对生产企业提出更为严格的准入标准,即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具备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产品生产一致性的保障能力;建立产品运行安全状态监测平台;明确新能源车企的惩处力度。
因此,如何创新求变成了“十三五”期间新能源车企的首要命题。就技术路线而言,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看来,补贴退坡、直至取消已经成为定局。基于此,新能源汽车必须转变观念,苦练内功,提升企业价值内核,构建主导培育市场的话语权。与杨裕生有着同样观点的,还有广汽乘用车新能源分公司副总经理许俊海。许俊海指出,脱离政策襁褓的新能源汽车,终将取决于核心竞争力,如何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将是未来洗牌期的制胜法宝。
而从外部市场环境来看,工信部部长苗圩进而指出,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拟加强产能调控,提升技术准入门槛,谨防低水平重复建设。针对目前的发展困境,工信部将进一步完善产业监管机制,并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专项督查中持续发力。其中包括加快建立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制度,建立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出台道路法规,建立问题企业惩罚性赔偿和市场退出机制在内的六大供给侧改革业已浮出水面。
“打造中国制造第四张‘走出去’金名片。”对于新能源汽车未来驶向何处,北京汽车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笃定道。
以上就是今天的环保视野,感谢您的阅读。东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资讯我们明天再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