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天楹)启动招标工作,拟采购80套水电解制氢设备,时间为4月25日8:30时至5月6日下午5:00时。公告显示,中国天楹要求投标人必须至少具有6套水电解制氢成套设备(单套设备的制氢能力为1000Nm3/h及以上)的供货合同业绩,且每套设备供货范围至少需要同时包含电解槽、制氢电源、分离装置、纯化装置。
作为一家从垃圾焚烧发电领域跨界进入氢能赛道的上市环境企业,中国天楹在布局怎样一盘大棋?
中国天楹以环保业务起家,深耕垃圾焚烧发电领域,助力从垃圾到资源,构建了一流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链。而自2021年开始,受“国补退坡”等因素影响,中国天楹果断进军新能源赛道,迅速完成经营范围等变更,有关“垃圾焚烧”的部分基本删除,剩下“发电、输电、供电业务”,并于同年宣布展开涉氢业务规划和布局。至此,以Urbaser回笼资金、创建新能源子公司为标志,中国天楹“环保+新能源”双轮驱动格局基本成型。
《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环保业务板块仍是中国天楹业绩的“压舱石”,国内外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达20个,日处理规模合计达21550吨,全年处理生活垃圾849万吨,同比增长20%;上网电量21.97亿度,同比增长15%。同时,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新能源业务成为中国天楹的第二增长曲线,公司重点推进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打造绿电-绿氢-绿氨/醇全产业链。公司黑龙江安达项目一期、吉林辽源项目一期均在加速建设中,生物质余热利用与绿碳制备项目也在同步推进。
据悉,黑龙江安达项目总投资约169.5亿元,项目新能源装机容量1.8GW,其中风力发电1.4GW、光伏发电0.4GW,配套建设重力储能等综合储能140MW/280MWh;绿氢装置规模10万吨/年,氨装置规模3.8万吨/年,甲醇装置规模62万吨/年;吉林辽源项目首期建设内容包括214.5兆瓦离网风电项目、514.8兆瓦上网风电项目以及 17万吨绿色甲醇项目,首期建设项目均已完成核准和备案手续。
除此之外,松原天楹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化工一期项目制氢项目)在2024年11月通过备案,项目总投资4亿,预计建设10座电解制氢厂房,年产绿氢5万吨;中国天楹通辽科左中旗布局的风光储氢氨一体化产业园示范项目也在2025年2月11日通过环评公示,与2023年的环评内容相比,增加了40套1000Nm³/h碱性电解制氢装置。海外市场上,中国天楹子公司已经获得ISCC EU国际认证,为绿氢衍生物进入欧盟市场扫清了壁垒,未来有望受益于欧盟碳边境税(CBAM)政策红利。
尽管中国天楹新能源业务短期尚未贡献显著利润,但国盛证券研报认为,此类一体化项目兼具“能源消纳+工业脱碳”双重价值,随着2025年建设进度加快,规模效应释放后将成为利润增长的重要引擎。
合纵连横,朋友圈持续扩容
自投身新能源产业开始,中国天楹便积极扩张关系网,开展与知名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加速构建产业生态,尤其是在重力储能、氢能领域。据悉,中国天楹计划2026年第一季度具备年产20万吨符合欧盟认证标准的电制甲醇生产能力。2030年前后具备100万吨电制甲醇供货能力。
应用端,4月16日,中国天楹作为中国船舶燃料公司全球绿色供应链合作伙伴,与中国船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天楹将生产电制甲醇、电制氨、电制甲烷等绿色燃料,助力中国船燃新型远洋运输船舶燃料转型,为航运业多条绿色替代燃料产品线需求、严苛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降碳目标,提供“中国方案”。去年9月,中国天楹还与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公司战略合作,双方在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建设、氢基产品消纳、绿色燃料储运、销售及加注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技术端,2024年,中国天楹已经与复旦大学结成合作研发关系。此次复旦大学向中国天楹转让了两项无膜制氢专利权。未来双方将利用各自优势开展创新协同,合作成立“分步制氢水电解创新中心”,推升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随后,中国天楹“基于碳粉气化的生物质制备绿色甲醇的离网系统及方法”专利申请公布,可实现完全离网生产,制备纯绿色甲醇产品。
海外市场上,中国天楹与冰岛碳循环国际公司签约绿色甲醇项目技术许可协议。双方将运用冰岛碳循环国际公司的专有技术,在绿色甲醇制造等大型新能源项目展开紧密合作。冰岛碳循环国际公司希望利用其专有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ETL)技术,与中国天楹合作开展具有世界规模的前沿绿色甲醇项目,在未来的可持续能源生产中共同发挥核心作用。
经过一系列合纵连横,中国天楹已将绿电制氢、储氢氨醇一体化产业链打通,通过新老业务并举,构建了稳步前进的基础,也为未来发展描绘了新的成长曲线。据悉,2024年中国天楹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人员增持超5800万元,坚定地表达了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申明:本站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并且郑重提示所有阅读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的参考意见和依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