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环保示范】治理雾霾,打好蓝天保卫战成为今年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一直以来,广东把防治大气污染摆在了突出的位置,环境质量改善明显,连续两年PM2.5整体达标,为全国其他城市大气防治提供经验。
大气治理工作不断前行 产业绿助推“广东蓝”
谋划先一着,应对早一步,广东以排头兵的姿态先行先试,大气治理工作不断前行。
广东经济起步早,对空气污染问题也能做到早发现、早应对,把防治大气污染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广东制定区域性大气污染的指导文件——《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该计划不仅提出了区域空气污染治理的目标,而且明确了污染治理的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以3年为一周期,持续滚动实施;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写进地方政府规章,颁布《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办法》,将联防联控的机制固定化。
在2016年12月份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主席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这样的指示:
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重点地区和74个城市取暖季的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分别下降9.6%、36.5%、26.6%和20.8%。这是什么含义?大家可以看到,除了京津冀之外,其他地区即使是在冬季,环境质量也有比较大的改善,比较明显的是广东。
治理雾霾,打好蓝天保卫战成为今年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对于一些地区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频发的状况,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解释说,空气质量主要受两个变量影响,一是污染物排放量,二是气象条件。在冬季更容易形成静稳天气的条件,所以冬季的环境容量比较低。且冬季取暖又会增加污染物排放量。“这一减一增,导致冬季频繁出现重污染天气。”
“广东蓝”是如何实现的?
工业锅炉污染整治,是治气的硬骨头之一。广东江门投入预算资金3200万元,按照“先改先补,早改多补”的原则对完成淘汰任务的企业进行补贴,2016年底前将102台锅炉全部淘汰。
产业绿,才有“广东蓝”。深圳的嬗变是广东绿色发展的集中展现。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绿色化水平明显提升。珠三角的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的“二、三、一”格局调整为服务业主导的“三、二、一”格局。近两个五年规划,广东均提前超额完成冶炼、水泥、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在转型升级中,环保成为重要的抓手。在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大会上,省委主要领导强调“要推动绿色发展,用节能减排倒逼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
在全国实施大气主要污染物“倍量替代”,珠三角新上项目实行2倍以上削减量替代,其他地区实行1.5倍以上削减量替代;严格落实《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从2004年起珠三角原则上不再新建、扩建燃煤燃油电厂;推动石化、钢铁等排放大户,向环境容量相对充足的东西沿海布局。
广东的空气质量“微笑曲线”加速上扬,蓝天白云常驻南粤的背后,印证的是省委、省政府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大决心,转型升级、断腕治污的大气魄,先行先试、管控的大智慧。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广东必将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广东的天必将更蓝、更醉人。
实施“大气十条”空气的变化?
“大气十条”是由国务院在2013年九月份发布,主要指的是治理雾霾的相关举措。据介绍,现在全国已经有众多省、市为落实”大气十条”制定了本地的实施方案。 “大气十条”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耗能;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信贷支持等。
在实施”大气十条”三年多来,空气质量变化显著。2016年,74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30.6%。除北京外,所有控制PM2.5的地区,都减少了30%以上。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取暖季的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分别下降9.6%、36.5%、26.6%。除京津冀之外,其他地区环境质量有比较大的改善。
原标题:“广东蓝” 实现连续两年PM2.5整体达标 全面实施“大气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