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市场行情】2017年,我国环保行业将看到细分领域异军突起,固废处理领域机遇良多,污水处理稳步发展。其中,垃圾焚烧将迅速发展,污泥处置需求量将增大,布局危废处理和餐厨垃圾处理市场需要找准项目,借势而起。
环保细分领域借力突起 固废处理市场多点开花
一、焚烧+填埋+中转,成熟固废地位确立
1、焚烧发展迅速,填埋依旧主导,固废领域机遇良多
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快速增加,生活垃圾等固废处理设施建设存在巨大增长空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指防止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环境并充分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的活动和措施,广义上包括收集、运输、回收、处理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并在上述过程中进行监测和管理活动。城市生活垃圾在环卫局等主管部门统一调度下运输至垃圾中转站,在中转站中经压缩处理后通过水路、陆路等方式运送至生活垃圾处理场(厂)进行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包括废品回收及再生利用、生活垃圾堆肥、填埋、焚烧等。
固体废物处置流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填埋是主导、焚烧快速发展、堆肥处理萎缩直至消失。目前,城市垃圾资源化及处置技术包括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技术,各不同垃圾处理方式在技术可靠性、选址用地方式、适用条件、终产品、产生污染的程度、减容减量水平、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存在差异。
垃圾焚烧处理方法工程占地面积小,有利于节约国土资源;其减量、减容化程度高,且垃圾处理彻底,二次污染均优于卫生填埋和高温堆肥;余热可产生蒸汽用于发电,资源利用率高,已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由于卫生填埋场的选址、建设周期较短,总投资和运行费用相对较低且我国生活垃圾具有含水量高、热值低的特点,故卫生填埋仍是应用为普遍的方式也是垃圾的终处理方式。其他处理方式如垃圾焚烧、堆肥等,对垃圾减量化后,仍需要对残留垃圾进行终填埋处理。
2010–2015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构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十三五”规划出台,垃圾焚烧成推广大方向
“十三五”生活垃圾处理总投资超2500亿,无害化处比理设施投资占比67%。今年1月,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印发《“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总投资约2518亿元。其中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投资1699亿元,收运转运体系建设投资258亿元,餐厨垃圾专项工程投资184亿元。
2015年城市生活垃圾生产量排名前五城市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污水处理稳步发展,新项目拓展可期
1、城镇污水处理规模较为饱和,处理率提升空间仍存
2015年我国污水排放总量达759.2亿吨,较2014年同比增长6%,2015全年共处理污水527.7亿吨,同比增长6.8%,处理废水量与废水排放总量的差距不断缩小,废水处理能力不断上升。2015年我国城市污水561.3亿吨,处理率已经到达91.8%,根据《“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95%,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我国污水排放与污水处理情况(单位:亿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城镇生活污水状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截至2015年底,我国共建成污水处理厂6619座,建设增速较2014年略有放缓。同时,6619座处理厂每日可处理污水2.08亿吨,较2014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随着更多高科技污水处理厂的落成与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我国的污水处理能力在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三、新兴业务:多点布局,看好项目逐步落地
1、污泥处置需求大,依托垃圾焚烧协同发展
根据报告,2015年我国城镇污泥年产量达到3500万吨,较2014年同比增长16%。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测算,未来几年我国污泥产生量将逐年稳步增加,预计年增长率为8%左右,2020 年达到5157万吨。
另外,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污水日处理能力约为21800万立方米,每一万立方米的污水经处理后污泥产生量(按含水率 80%计)一般约为5–10吨(具体产量取决于进水水质、污水及污泥处理工艺等因素),取中间数7.5吨计算,得到2020年污泥产量约为6000万吨。
我国污泥年产量2011-2015(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污泥年产量预测2016 -2020(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