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近几年,我国建筑垃圾高速增长,至2020年左右,产生量可能达到峰值。随着产业政策不断深化,资源化利用渐成趋势,资源化处置企业不断兴起。然而,目前行业内仍然缺乏直接针对再生建筑材料的标准,尚未形成有关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标准体系。
建筑垃圾资源化大势所趋 行业标准亟待规范
近期,中国城市环境卫生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15-2016)正式发布。该研究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100余家报纸杂志及网络的基础信息及环境卫生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结合编制组对环境卫生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实地调查,对我国环境卫生行业的设施建设情况、运行服务情况、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分章节对环卫机械设备、垃圾分类、垃圾焚烧、垃圾填埋、餐厨垃圾处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力图用文字、图表来反映全行业在过去一年的发展变化。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年度发展报告
第七章(摘录)
建筑垃圾的政策形势与行业展望
单位:上海生活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形势与政策
建筑垃圾产量与日俱增,资源化处置企业不断兴起
我国建筑垃圾的主要来源是拆除和新建,主要成分为渣土。近几年,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约为15.5~24亿吨,占据城市垃圾约30%~40%的比例。2015年,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超过15亿吨。至2020年左右,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可能达到峰值。
建筑垃圾的增长催生了一批从事建筑垃圾处理的企业。《中国建筑垃圾资源产业化(2014年度)发展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约有20多家相对专业的企业从事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主要生产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和再生砖,如许昌金科资源再生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建筑垃圾收运、处置以及资源化再利用的企业,是国内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行业家高新技术企业,其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和应用推广项目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资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工程”。2015年,该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成功挂牌上市,成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行业里的家上市公司。
处置方式多样,资源化利用比例低
建筑垃圾的处置有多种方式,如堆山造景、直接堆放、填坑造地、资源化利用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共有建筑垃圾处理厂867座,其中处理方式为填埋的717座,处理方式为堆放的83座,资源化处理厂67座,填坑仍是主要的处理方式。
据统计,欧美发达国家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已达到75%,日韩达到95%,而我国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尚不足10%。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规范的建筑垃圾处理厂238座,其中资源化利用厂67座,占比只有28%。在已建成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中,安徽省和湖北省的数量居多,分别为17座和14座;宁夏、黑龙江、上海和西藏四省(直辖市)尚未建成资源化利用厂。
资源化技术水平不高,管理体制不健全
建筑垃圾的源头收集分类程度不高,混合收集后再分拣现象突出,导致大量建筑垃圾未能有效利用,再生产品品质难以提高,处理成本增加。在工艺设备方面,没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专业工业设计和技术研发单位,缺少处置工艺与装备的实用性研发和设计,缺少全面的应用技术与产业化示范。例如,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基本沿用机制砂石的生产工艺和装备,缺乏高附加值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成套工艺设备,影响产品质量,效率较低。
在管理体制上,建筑垃圾的管理和资源化利用在地方上涉及住建、城管、发改、财政、环保、规划、土地等多个部门,且各城市的主管部门不一、多头管理问题突出,缺少有效的管理协调体系。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