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环保示范】2016年8月,生态基础较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贵州、福建、江西被列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用制度力量守护“绿水青山”,探索经济与生态双赢路径。如今,试验区的“先行者”通过改革试验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重大制度成果,“绿色发展”理念正逐渐转变成实实在在的“绿色红利”。
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启动建设近一年来,贵州、福建、江西三省全面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创新试验,承担起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实验的综合性平台,在一些生态文明重大领域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用制度力量守护“绿水青山”,创造出“金山银山”。
在贵阳市召开的2017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研讨会上,试验区的“先行者”分享了改革样本,“绿色发展”理念正逐渐转变成实实在在的“绿色红利”。
2016年8月,生态基础较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贵州、福建、江西被列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平台上,通过改革试验和实践探索,建设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重大制度成果。
贵州省发改委副主任张美钧说:“改革充实了贵州经济的底子,又改善了贵州山水的颜值。”贵州定位“山地公园省”,牢牢守住“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的生态底线,提出发展绿色经济、建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的“五个绿色”发展理念,在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探索经济与生态双赢路径。
2016年,贵州实施大数据、大生态、大健康以及数字经济、旅游经济、绿色经济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工程项目1311个,总投资1.57万亿元,全省绿色经济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了33%。
贵州还在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民节能、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制度责任追究方面进行改革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
福建省以“优等生”成绩交出生态答卷。 2016年,全省12条主要河流水质持续为优,Ⅰ-Ⅲ类水质占比达95.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9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为98.4%;森林覆盖率达65.95%,位居全国首位。
持续向好的环境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密不可分。福建实施“生态省”战略,在全国实施环保“一岗双责”,实施“党政同责”,开展“一季一督查”,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实动真格、出实招。截至目前,中央部署的38项改革任务中25项已落地实施。
江西省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建立健全生态保护、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红线,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空间管控制度,全面推行河长制和全流域的生态补偿,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考核评价制度,初步形成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四梁八柱”的框架。
江西省发改委生态办副主任刘兵说,江西已建立覆盖省、市、县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将水资源管理纳入市县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启动基本农田红线划定工作。还探索生态补偿机制,重点补偿“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保护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筹集生态流域补偿资金20.91亿元,成为全国生态补偿金筹集力度大的省份。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说,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工作中还面临着一些体制机制的障碍,一些重大改革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加快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
原标题:用制度力量守护“绿水青山”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