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我国2013年后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期,根据推算,到2020年电池报废将迎来高峰,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17万吨。动力电池回收已经迫在眉睫。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蓝海广阔 三项新标准再添助力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已超过100万辆,占新能源车保有量比例高达50%。按照新能源车电池5年-8年的使用年限计算,目前已经有部分新能源车面临电池回收的问题。
动力电池回收处理相对落后
去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部门就已联合发布《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明确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和梯级利用电池生产企业,应分别承担各自生产使用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主要责任,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应负责回收报废汽车上的动力蓄电池。
政策扶持,技术日益成熟,但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仍旧相对落后,主要体现在:回收网络不健全,回收网络主要由中小回收公司组成,难以得到有效回收;回收企业规模较小,工艺水平不健全,较难保证资源回收效率;存在没有经营许可的企业非法从事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带来安全和环保隐患。
面对破百万辆的国内新能源车保有量,未来车用电池回收已经成为新能源车行业面临的新难题,而国家层面也在抓紧补齐短板,通过一系列政策,破解新能源车推广中的难题。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蓝海广阔
业内分析认为,2020年前后,我国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17万吨。从废旧动力锂电池中回收钴、镍、锰、锂、铁和铝等金属所创造的回收市场规模在2018年将超过53亿元,2020年将超过100亿元,2023年废旧动力锂电池市场将达250亿元。
目前,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奇瑞等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宁德时代、比克电池、格林美、桑顿新能源等动力电池生产商及天能、超威等铅酸电池生产企业,也早已在电池回收领域先后布局。
三项新标准助力动力电池回收
因此在报废高峰来临前,加快法规、技术等方面建设与发展,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新消息显示,日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312项国家标准,其中涉及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相关标准3项,分别为GB/T 34013-2017《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GB/T 34014-2017《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GB/T 34015-2017《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余能检测》,3项标准将于2018年2月1日起实施。
三项国家标准发布,使动力电池产品规格尺寸、编码规则和回收利用余能检测有标准可依,对动力电池行业规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动力电池企业乃至新能源汽车产业都将产生影响,对动力电池回收的意义尤为重大。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