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原创视点】项目订单更大额、中小企业更难过、市场环境更纷乱……随着生态环保的深入推进,新商业模式的探索,“环保+PPP”成为佳拍档,二者的合作价值日益显著。不过,在外表的繁华中,内里却也早已乱象滋生,亟需清除。
更大更难更纷乱 环保PPP比想象中复杂
PPP,2014年兴起,2017年迈向发展的,崛起速度不可谓不快。短短3年时间,凭借超过14亿元的累计投资,中国位居PPP市场的首位。无独有偶,受益于政策与市场多重利好的环保产业同样如日中天,而PPP作为其重要方向之一,二者的结合相当壮观,引人遐想。
正如财政部和发改委PPP双库专家薛起堂所说:“目前环保项目比较成熟,能实现PPP物有所值的理念。环保产业和PPP模式相结合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发挥更大的积极性。”
项目订单更大额
对于寻常人而言,上亿元是个天文数字,但王健林可以轻松地“先定个小目标,挣他一个亿”。如果说过去的环保PPP项目不过就是个“普通人”,视亿元为“大单”,那么现在的环保PPP项目俨然已经成了王健林,亿元是小单,几十亿或上百亿才是真正的大单。
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环保企业中标PPP项目规模超过1700亿元,其中规模超过10亿元的项目达40多个。不久前安徽阜阳140亿元的城区水系综合整治(含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更是成功吸引50余家水务巨头逐鹿。
“没有大,只有更大。”中国环保在线认为,环保PPP项目订单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主要愿意两大因素:
,在国家强势助推下的地方利好。全国地方省市对PPP项目的政策、市场等多重扶持,是其订单数量与订单金额倍增的直接因素。第二,突破传统形式的“打包”。从诞生到今天,环保PPP项目已经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单体项目,非传统环保项目的打包,订单数据更大的主要原因。
中小企业更难过
作为我国环保产业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如果不能顺利乘上PPP的快车,意味着以后的日子更加难过。但更难过的是,即使有幸搭上了这趟快车,也可能在回合便败下阵来。
众所周知,中小环保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而在环保项目越来越大动则几十亿上百亿的前提下,资金力量明显不足,而国企、央企及上市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据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介绍,目前环保PPP项目的投资规模比较大,需要引入较强的资本力量。因此,资本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企业不具备明显优势。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荣誉会长文一波持有同样的观点,他认为环保投资主体的演变,使得民营企业基本没什么参与PPP项目机会。尽管环保市场蓝海迅速扩容,但在市场转变的前夜,中小环保企业势必会吃一段苦头。
机会虽少,可不代表完全没有。我们认为,在金融上的短板,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来填补。尤其是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和创新,将成为中小环保企业立足并驰骋环保PPP市场的不二法门。
市场环境更纷乱
马克思主义说,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环保PPP亦如是。一面是高速扩容的市场控价,一面是群雄逐鹿硝烟弥漫,分食美味蛋糕的战役早已经打响,乱象的种子也在火爆中诞生。
中国环保在线调查分析认为,当前环保PPP项目的乱象主要体现在几大方面:公共部门的管理问题、项目落地慢、公共利益与企业净利存在矛盾、特许经营合同条款不甚完善、边界模糊责任界定、应收账款延期或不足额支付等。
此外,资本挑肥拣瘦导致的冷热不均,是当前环保PPP项目亟需打破的掣肘之一。对于发达地区甚至中部地区的项目一哄而上,反之,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项目冷冷清清无人问津,原因何在?
E20环境平台合伙人薛涛给出了答案:“总体来看,推出的欠发达地区供水或者河道治理项目落地难度很大,而即便中部地区污水处理、垃圾焚烧都是火爆异常,此外环保领域整体热度不如市政交通领域。”
因此,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相关责任的认定,政府“有形之手”的纠偏,市场“无形之手”的充分发挥等,只有各个方面协作发力,环保PPP市场的春天才会真正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