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地方新闻】“有流动洁净的河水”,绝不仅仅是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是老百姓眼中、触手可及的幸福感、获得感。2016年年末,浙江省委、省政府对治水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并提出明确目标——到2017年底,全面剿灭劣Ⅴ类水水质断面。对照全国“水十条”的任务和目标,浙江将提前三年完成相关消劣任务。
强势打好“五水共治”组合拳 浙江趟出治水新路径
重塑江南水乡,这是“五水共治”的初衷。而今,13万公里河川日新月异,美好愿景已然落地、生根、开花:消灭6500公里垃圾河,省控断面水质Ⅲ类以上逾七成,治水铁军活跃河畔,水清岸绿处处成景;“河长制”领跑全国……5年来,浙江不断自我加压,为破解治水难题的“中国方案”提供浙江样板。
回望5年前的浙江,八大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据人民日报此前报道,工业发达的浙江,一直被水污染困扰:2012年,全省有32个省控地表水断面劣Ⅴ类,钱塘江、甬江、苕溪、瓯江等八大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尽管多年治水,但2012年全省仍有32个省控地表水断面为劣V类。浙江下定决心修复山河本色,重塑美好家园。
变化发生在2013年。2013年11月,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决定》,作出“五水共治”重大决策。随即,浙江以治污水为中心,打出一套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组合拳。在此基础上,各地排定时间表、明确任务书、绘制作战图,把治水剿劣工作作为改善民生、提升百姓获得感的大事,强势推进。
浙江治水,有目共睹。剿劣攻坚战打响以来,全省11个设区市迅速行动,摸排出小微水体10万余个,其中需整治提升的小微水体1万多个,并制定了“一点一策”的治理方案,定点剿劣。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挂帅,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齐上阵,31个省级部门协同发力。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全省超额完成1亿立方米的年度清淤任务,省控劣V类水质断面削减至6个。
尽管治水成效显著,但对浙江而言,治水永无止境。“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为此,浙江通过治水,加速淘汰低小散、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这一壮士断腕、铁腕治污的实践,探索的是一个事关中国转型发展的重要命题: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GDP,走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浙江“五水共治”成效显著,水体黑、臭、脏等感官污染全面消除,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如何巩固治理成果?浙江推出“河长制”——由机关干部担当“河长”,对包干河道的断面水质达标、水环境改善负领导责任。据浙江日报此前报道,截至目前,浙江已形成五级联动的“河长制”体系,还配备了河道警长、民间河长。这张严密的河长网络保障了全省所有河道每天有人巡有人管,巡后有记录、发现问题有处置,基本做到日查日清、事事有回应。
如今,浙江先行先试的“河长制”,不但让浙江碧水清清,还被推广到全国。而在治水倒逼之下,浙江迎来绿色发展的万千气象:这场剿灭战正从大江大河溯流而上,向小微水体拓展延伸,劣Ⅴ类水在浙江难有藏身之所。浙江,正以“五水共治”的探索实践,铺陈出“两美”浙江的动人画卷,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浙江样板。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