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环保示范】用数字说话,让实绩诠释。来自媒体的报道消息称,据中国科学院新评估显示,三江源区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所提升,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水资源量增加近80亿立方米,相当于增加了560个西湖。
十余载出硬招下重拳 “中华水塔”迈步绿色新征程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之本、生态之基。位于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当前,“河畅、水净、岸绿”的三江源画卷正徐徐展开。
据光明日报此前报道,“三江源位于青海南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青海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齐铭介绍说。这里也是中国面积大、海拔高的天然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分布区之一,是我国主要的水源地和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在三江源,水资源无疑为重要与宝贵。据新华社10月7日报道,早在2005年,我国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截至目前累计在草原植被恢复、沙漠化治理等生态修复领域投入资金183.5亿元,初步遏制了这一地区的生态退化趋势。2014年1月,治理面积更广、标准更严格的三江源生态保护二期工程接续启动,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97亿元。
鉴于三江源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地位,2016年,中国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在这里诞生,这对于三江源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业界分析普遍指出,这是一项开创性事业,是我国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生态保护管理体制。
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范围以三大江河的源头典型代表区域为主构架,构成了“一园三区”格局,即三江源国家公园,三区包括玛多县境内的黄河源园区、杂多县境内的澜沧江源园区,以及治多县、曲麻莱县境内的长江源园区,总面积12.3万平方公里。各分园区又进一步细化为大小不等的网格,“一格一策”实施生态治理、利用,过去“一刀切”式的生态保护模式正逐步改变。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一地区将各类自然保护地和相关部门的职能、人员进行功能重组,组建了乡镇管护站、村级管护队和管护小分队,构建远距离“点成线、网成面”的管护体系。采取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执行严格的生态保护标准,落实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同时,对3个园区所涉4县进行大部门制改革,彻底解决“九龙治水”和监管执法碎片化问题,生态管护效率大幅提升。
“通过不断优化、突破既有模式、体制,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建设进程持续加快,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晓南进一步指出,迄今,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在当地同步有序推进,通过不断优化治理措施、改革管理体制,这一地区的生态恢复进程在未来将持续加快。
江河奔腾,一路向前。在昔日生态退化较严重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等地,一度“斑秃”的黑土滩再度披上绿衣,“千湖美景”重现。因植被、土壤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截至目前,三江源地区每年可向下游多输送近60亿立方米的清洁水,年输出量超过600亿立方米,水质长期达到优良标准。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绿水青山,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绿水青山”。继往开来,一路奋进,如今,这种广泛的生态共识已经转化为三江源积极的“生态实践”。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