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展会报道】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2018(首届)中国低碳科技博览会(简称碳博会)筹备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碳博会组委会正式启动招商招展工作。首届碳博会将于2018年4月22日至4月26日如期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组委会秘书处力求做到减少投入,简化程序,提高实效;要利用多种平台和手段广发邀请,加快招商招展步伐。
随着近几年来能源资源的消耗困境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不断加剧,气候变暖问题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的挑战,我国作为大的发展中国家,气候问题如今俨然成为了燃眉之急,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科技成果的运用,我们需要用低碳科技点亮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中国碳博会组委会持续着务实的工作作风,致力打造卓有实效的科技应用平台,在传统组织的基础上,于2017年9月开展了中国碳博会城市友好行活动。相继走访沧州、济南、潍坊、淄博、泰安、聊城、安阳、郑州、三门峡、合肥、六安、马鞍山、无锡、南京、镇江、南通、连云港、临沂等城市,深入地方政府管理部门、产业园区、能耗企业及科技单位,深入了解低碳科技在产业中应用情况及各区域科技现状及科技需求,取得手资料,各走访单位对科技推进区域、产业持续发展的一致性更让我们欣慰,普遍认可的低碳理念,才是如我们一般呼吁绿色发展、低碳转型十年来大的成绩。
首届中国碳博会致力打造性低碳技术装备展示交易与促进减排贸易开放式的专业平台,本次将有近500家国内外展商、近1000种新技术新产品,近万名专业采购商们参观、采购和合作,也方便了与会者们领略不同行业中低碳科技的独特魅力。本次展会的参展商展现了极强的专业度,包括国家低碳技术目录、国内外新能源、电子科技、节油节电节水技术企业,包括国电集团、三峡集团、天合光能、远大集团等行业企业,将从专业的角度推动更深意义上交流与合作。中国碳博会也将激励低碳科技研究人员,特别设立了公益性奖励——“气候奖”。特邀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费维扬(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等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以确保奖项专业及公平性。
同时,本届碳博会组委会加强“开门办会”,引进研究机构、NGO组织、世界企业共同参与碳博会的策划实施。
此外,中国碳博会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期开通“低碳成果在线服务平台。该平台集产业政策发布、融资交易、科普教育和项目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为成果单位提供展后服务项目。
中国碳博会的举办,对于低碳科技企业来说,无论是在促进营销、投融资战略方面,还是在提升品牌价值和企业形象方面,都将起到积极作用。本次展会着力于产业贸易及合作,参展商、采购商、投资商、服务商和政府机构均可以通过信息发布、专题推介、成果交易、商务对接等形式进行灵活并的交易运作;碳博会的各类论坛,将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一场场精彩的头脑风暴。
作为我国低碳领域的一大行业盛会,中国低碳科技博览会拥有的院士专家智囊团队,在制定低碳发展规划、建立低碳标准化体系、扶持地方低碳产业发展,推广先进技术和装备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此次活动旨在打造一个专注于推动低碳循环和绿色发展的大型、综合博览会;一个为中外企业、投资者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场所;一个力争成为低碳技术与装备展示交易的平台。
在此,碳博会组委会向各低碳科技企业、采购单位、应用单位、政府园区、科研院所及相关需求单位发出诚挚的邀请,期待与您共赴盛会,一起点亮通向未来低碳之路的科技之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