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行业动态】土壤污染防治进入关键阶段,迅速走向规范化,加快摸底排查,提高治理的科学性和创新性,是时代赋予的高要求。
管控风险规范治理 时刻加固土壤污染防护网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现代诗人艾青:《我爱这土地》
不去探究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其所描述的也正是当下很多人在认识到土壤污染的同时所切身体会到的感受。
厚重而沉默,掩盖了很多已知的和未知的伤害,而这些污染沉淀和累积之后终于迎来了爆发。面对曾经可能被大多数人忽略了的隐形污染类型,土壤其实无论是与水、固废还是空气中的污染物接触后都是容易导致污染转移的。
反过来说,土地受到污染,那么其反馈的路径也包括水、大气以及种植其上的植物,甚至于进入到动物的食物链中。也就是说,土壤污染的危害性是极强的。
正因如此,我国加快了未受污染的土壤保护,已受污染的土壤治理以及土壤生态环境修复的步伐。从摸清家底开始,启动土壤污染情况排查,严格监控污水和垃圾渗入土地的渠道,拦截污染土地的污染源,并且强化土壤增肥和提质措施。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赵维钧就在第二届中国可持续环境修复大会上表示,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行动的落实,正在驱动我国土壤污染防治不断走向规范化。与此同时,我国也要直面土壤污染治理过程中的难题和挑战。
例如,前期调查和后期修复存在脱节;二次污染风险犹存;土壤污染防治相关环保设备和环保药剂国产化水平不高;商业模式不成熟等等。所以,我国多次提出,要打好土壤污染防治组合拳。
一方面,土壤污染防治要充分认识到预防和风险管控的重要性,防患于未然。这就需要摸底调查来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的详细情况,为解决突出问题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面对土壤污染的复杂性,要以实地勘察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修复方案。这就要求,避免过渡治理,避免盲目砸钱,避免表面工程。
毫无疑问,土壤污染是个棘手的问题,土壤修复也是个长期和系统性的工程。所以,要下狠心,下决心,还要下“硬功夫”。
刚刚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已经强调,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治理成本高、治理标准不一、治理技术路线不成熟、治理周期长、治理能动性弱……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有“花更大力气”、“花更长时间”、“花更多心思”的觉悟,一路攻克难关。
业界也建议称,土壤污染治理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关键在于,创新机制和关口前移。
前者旨在突破目前土壤污染治理存在的困境,以技术和管理进步催生更多可能性,从而调动市场参与积极性。后者更偏重于风险管控,遏制土壤污染增量,致力于在污染源与土壤有所交集之前,通过监督和管理大限度保障土壤安全。
“新时代应有新担当、新作为”,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副主任臧文超如是说。相信,在土壤污染防护网愈加牢固的过程中,“住得安心,吃得放心”将加速实现。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