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确实给动力电池行业带来了更多机遇,但是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和再利用的问题也是无可避免的挑战。《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已出,新能源汽车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平台上线,层层压力更是席卷而来。
动力电池回收压力大 如何才能推开百亿市场大门?
9月的尾巴10月的头,不仅是国庆假期要到了,日本车企抱团启动的“回收电动汽车退役锂离子电池”项目也要落地了。据悉,该项目将由日本汽车循环利用协作机构运营,初会在日本汽车循环利用协作机构运营,紧接着就会延伸到全国各地。
消息还指出,这个项目将向日本进口汽车经销商以及电动汽车初创公司开放。显然,面临即将到来的动力电池退役潮,日本车企开始早早打算,并且也盯上了动力电池回收以及梯级再利用的市场价值。
总所周知,市面上首批电动汽车已经开始进入置换期,锂离子电池大规模报废无可避免。想要将新能源汽车彻底打上“绿色环保”标签,迈过动力电池处置这道坎是必不可少的。日企组团求存,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又是否准备好了呢?
诚然,新能源汽车近年来一直受政策关照,在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的倡议下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连带着,动力电池产业也是备受青睐,但随即而来的也是如何回应外界对于新能源汽车“环保”性的质疑。
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闭环,做好动力电池回收工作至关重要。这也使得看重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的入局者纷纷开始衡量动力电池回收和再利用的利益得失关系,当然,我国的政策法规已经表达了鲜明的立场。
一方面,工信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等七个部门早在2月的时候就联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明确,汽车生产企业应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鼓励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多方位合作。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平台已经正式开通。业界认为,这是我国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动力电池监测与管理正式进入国家监管程序的标志性事件。该平台将从技术、管理程序等方面,对动力蓄电池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和市场监测。
在重重红利之下,也不乏层层压力,实现动力电池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责任可究对其回收再利用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工信部工信部就曾强调,要增强紧迫感,形成工作合力,积极探索创新市场化商业模式。
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也认为,动力电池绿色回收再利用是个难题,不过仍可以通过构建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产业生态圈、加强关键技术研发与攻关、创新综合应用盈利模式等方向入手解决这个难题。
“我们应该冷静一下,去想想行业中深层的问题,不要一味地追求某一个指标”。怎样才能够推开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百亿产值的大门,补齐新能源汽车在低碳环保上的短板,确实需要立足未来看现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