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生态环境部对外发布《2018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明确表示,2018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态整体稳中向好。
据悉,《公报》重点从海洋环境质量、海洋生态状况、主要入海污染源状况、海洋倾倒区和油区状况、海洋渔业水域环境质量状况、海洋环境灾害状况、突发海洋污染事件、相关行动与措施等八个方面对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详细监测。
监测结果表明,2018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态整体稳中向好。海水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面海域的96.3%,劣四类水质海域面积为33270平方千米,较上年同期减少450平方千米;近岸海域优良(一、二类)水质点位比例为74.6%,较上年上升6.7个百分点。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江苏沿岸、长江口、杭州湾、浙江沿岸、珠江口等近岸海域。超标要素主要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其中在入海河流污染状况中,2018年,我国对全国194个入海河流国控断面实施了监测。全国入海河流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好转。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上海入海河流断面水质优;福建和海南良好;辽宁、河北、山东、浙江和广西轻度污染;江苏和广东中度污染;天津重度污染。
在直排海污染源方面,2018年,对453个日排放污水量大于100立方米的直排海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综合排污口实施了监测。453个直排污染源污水排放总量约为866424万吨,不同类型污染源中,综合排污口排放污水量大,其次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排放量小。各项主要污染物中,综合排污口排放量均大。
四大海区中,东海污水排放量大,渤海污水排放量小。各项主要污染物中,六价铬和贡为黄海排放量大,总磷、铅和隔为南海排放量大,其余均为东海排放量大。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福建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量大,其次是浙江和广东。浙江直排海污染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大,其次是山东和福建。
此外,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海洋保护区保护对象基本保持稳定。监测的入海河流劣V类水质断面同比下降6.1个百分点。海洋倾倒区、海洋油气区环境质量基本符合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海洋渔业水域环境质量总体良好。赤潮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均较上年大幅减少。
据了解,2018年,我国共对1649个海洋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194条入海河流国控断面、453个日排放污染量大于100立方米的直排海污染源、36个海水浴场开展了水质监测;对部分重要河口开展了沉积物质量监测,对1705个生物多样性监测点位、21个典型生态系统、89个海洋保护区和24处滨海湿地开展了生态状况监测;对48个重要渔业水域开展了环境质量监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