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7日,《深圳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草案)》首次提请深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那么,该草案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呢:
① 垃圾处理费变更为“随袋征收”,逐步建立计量收费、分类计价的收费制度;
② 垃圾不分类,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且个人可以选择参与指定培训、宣传、活动,抵扣罚款;
③ 违法行为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依法限制部分采购、评优等行为,不得申请政府补助和奖励。
此外,草案中还提到了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激励机制。可以看一下,7月的时候,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发布了《深圳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激励实施方案(2019-2021)》(征求意见稿)。

深圳市不仅是全国垃圾分类工作首批46个先行先试重点城市之一,也是国内较早推行垃圾分类的城市。
早在2013年的时候,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专职机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就已挂牌成立。2017年的时候,深圳市还发布了全国首份《深圳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
说起这个《深圳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挂钩2015年8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办法规定,责任人罚款2000元-5000元;个人罚款50-100元,单位1000元;生活垃圾收集企业和生活垃圾运输企业10000元。
这份投放指引特别的地方在于,实行的是“六分法”:① 大件垃圾;② 年花年桔;③ 废旧织物;④ 玻(璃)金(属)塑(料)纸(类);⑤ 有害垃圾;⑥ 其他垃圾。PS:上述草案或确定深圳将实行“四分法”。
投放指引还详细到了常见物品投放方法,例如:破损电池应用透明袋封装;破碎灯管应用纸张包裹缠好胶带投放;零散药品应用纸张包裹封装等。甚至,贴心地附上了分类处理流程,以便市民知道这些垃圾的具体去向。
目前,深圳垃圾分类已经启动“3.0版本”。大力推行“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的住宅区垃圾分类模式、建设九大分流处理末端、“市、区、街道”三级共同发力,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技术加持垃圾分类。
前不久才传来消息,深圳举办了一场垃圾分类义工培训服务知识讲座,分享垃圾分类知识,探讨AI人工智能推动垃圾分类产业发展命题。华为云人工智能训练师现场互动就提到,AI技术正在各行各业加速落地,对垃圾分类也能起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作用。
新时代之风迎面而来,垃圾分类作为一种“新时尚”也正在酝酿新一轮风暴。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