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收入达到35.5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3.3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较,二者均大幅增长近60%。”
这样的抢眼成绩源自于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碧水源”)10月24日公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全文。或受第三季度业绩大幅增长的消息刺激,碧水源股价在10月28日开盘便走强,截至9:38报于7.60元,新总市值为240.19亿元。同时公司三季报有息负债(包括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较半年报环比增加5.49亿元。
转身之后 走出“PPP泥沼”
而对于营收和净利双升的捷报,碧水源在更早之前发布的第三季度业绩预告中表示,一方面,由于2019年上半年国家经济大环境影响、降杠杆化解金融风险及调整PPP项目政策背景下,公司上半年减少了对PPP项目的投标与投资、对已有部分PPP项目放缓了工程进度、对于部分融资没有到位的 PPP 项目未推进工程进度。
业务覆盖污水处理、市政供水、民用商用净水,以及水环境综合治理且被视作环保行业、水务企业,碧水源也是环保行业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的大户。若论谁借PPP模式乘“风”而起,近年迅速崛起的碧水源堪称有力的佐证。
另据不完全统计数据,仅在2011-2017年间,其营收增速除2014年为9.85%外,其余几年净利润增幅均处于35%至95%之间。但在随后的一年里,受降杠杆政策以及PPP项目政策“严控”调整的影响,碧水源遭遇营收净利双降及资金链趋紧的压力。
“这几年,碧水源在很多地方出资帮地方政府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后因降杠杆导致银行贷款减少,对我们产生了不利影响。”碧水源副董事长何愿平在此前接受中国能源报时曾直言。而这样的影响源自碧水源逾8成业绩依赖于PPP投资增长拉动。而这,也是环保后PPP时代下“重建设轻运营”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运营转变的一个有力佐证。
弹药充足 奋力逆风前行
宏观经济去杠杆背景下,良好的现金流成为度过行业发展寒冬的必要条件之一。通过逐步回归到聚焦“技术+产品+运营”的发展路径、旨在助力光环境治理的良业环境上市、在手订单充足叠加融资环境趋暖,碧水源第三季度的业绩得以全面恢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报告,良业环境灯光秀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为2.01%,
尤其是在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入股后,碧水源的协同效应也正不断释放。迄今,中交集团旗下中国城乡持有碧水源10.71%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中国城乡是谁?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特大型中央企业,主要从事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装备制造、房地产及城市综合开发等。
仅在2019年10月,碧水源就联手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央企预中标哈尔滨市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合作期水处理服务收入高达50.96亿元。该项目全部采用碧水源自主研发的MBR技术,日处理规模达27.5万吨。而作为旨在对症本土水环境“沉疴”的核心竞争力,旨在大幅度削减污染物、出水质量高且多项指标优于地表水IV类标准的MBR技术同样备受业界关注。
牵手央企的同时,碧水源在节能环保工程项目进程上亦呈现出傲人战绩:新获订单不断,运营项目增多。报告期内碧水源在建工程达到3.37亿元,同期增加0.83亿元。具体至EPC项目,碧水源共计收获已签项目72个,投资金额接近62.75亿元;PPP模式方面则斩获6个已签项目,投资金额达到10.10亿元。BOT在建项目126个,尚未完成订单金额达345.93亿元,在手订单项目充足。
随着城乡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海水淡化、高原湖泊水环境保护等政策执行和安全饮用水需求需求将不断释放,拥有“MBR+DF”双膜技术工艺、CWT设备应用等核心技术的碧水源有望进一步增长。另据业界人士透露,凭借目前近百个环保项目正在落实,后续将为碧水源带来可观的新增订单和持续性的稳定盈利。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