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分为总则、城乡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概况、指导思想和目标指标、试点任务、主要任务清单及进度安排、保障措施6个板块。
试点范围——
威海市全域
试点时限——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
固废管理情况——
2018年主要固体废弃物产生量900多万吨。

固体废物管理存在问题:理念意识不够高、体制机制不完善、政策定位不准确、市场机制不成熟、产学研投入不足、信息化管理滞后
总体目标——
逐步形成“4+2”试点模式
阶段目标——
到2020年底,“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基本完善,初步形成海陆联动、协同发展的海洋绿色发展新格局和旅游绿色发展新格局,城区各单位、社区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无废理念”宣传教育成效显著,“无废城市”建设的“威海模式”初步形成。
到2025年,海洋绿色发展和旅游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全面建立,固废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全社会生活垃圾分类习惯自觉养成,“无废文化”创建全民参与。
到2035年,全市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各行业全面落实,海洋绿色发展新格局和旅游绿色发展新格局全面形成。全市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城市影响力显著提高,实现“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建设目标。
具体指标——
59项=必选指标22+可选指标28+自选指标9

试点任务——
在顶层设计方面,要求【对实验室废物、渔业废弃物、船舶垃圾等具有危险性或存在监管滞后的固体废弃物,尽快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推动“无废景区”、大件垃圾预约回收、押金制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等配套机制建设】
要求摸清底数,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建立威海“无废城市”考核评价体系,做好与“十四五”规划的衔接。
在发展绿色工业方面,要求稳步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创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实施绿色改造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创建绿色园区,创建绿色工厂,建设绿色矿山,打造绿色供应链。
方案着重强调了矿山整治,以及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和利用。
在生态农业方面,从节水、节肥、节药,推广有机肥替代等方面着手,构建循环农业新模式。针对秸秆、畜禽粪污、废旧农膜、农药包装物等农业农村废弃物,要加大治理力度,推动资源化利用。
在绿色生活方面,生活垃圾分类被点名,按照“2+N”模式推开,探索出台生活垃圾计量收费制度。同时,要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布局污泥安全化处置。并且,“禁塑”话题,绿色物流,绿色包装等热点问题均有提及。
作为固体废物处置中的“老大难”,危废也是绕不开的点,方案从源头减量、处置能力、收运体系、监管以及长效机制的构建方面做了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威海“无废城市”建设除了陆地源,还要兼顾海洋源。方案要求,到2020年,海洋垃圾防治机制基本形成,进一步强化海洋环境监测能力。
同时作为一个旅游热点城市,“无废景区”建设也被纳入了规划中。这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助力“无废”建设:降低一次性用品消耗、强化旅客环保意识、限制过度包装、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和利用等。
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
智慧化、信用化、协同推动
任务清单和进度安排——
任务分为制度体系(31项)、技术体系(13项)、市场体系(19项)、工程建设项目(18项)4份清单,具体可见附件。
其中,2020年需要完成的有33个。

在试点建设期间,按“1+6+N”的工作专班机制推进相关任务。
6个工作专班:
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趋零增长
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
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及资源化利用
危险废物全过程安全管控
海洋绿色发展
绿色旅游发展